片斷:關于詩人伊茲古爾伊茲古爾(Izgur)對于我們還是陌生的烏克蘭作家。由于巴比塞的介紹,在第三期的《文學叢報》上面,有人譯過他一篇作品。這個勞動階層的詩人,“也是個理論家”?!八院椭C的動人的文學向我們敘述,以詩人的姿態(tài)在我們的面前邁進。他友誼地在引誘著我們,尤其是那無限的思想,像引了條線地聯(lián)系織成無數(shù)不同的圖畫在我們的眼前展開之后,你會接受到一種清晰真實的學說和那似數(shù)字般準確地安排好了的大道擺在你面前,并且在這大道上你可以和這位作家一同行進,而聽從他偉大的指示。在他的詩中顯示著他的本質,使每個被壓迫的被剝削的人們有個堅強的信念……”(巴比塞)他是1881年出生的——一個窮苦的面包師的兒子。因為窮,他連小學也沒有上過,九歲便在面包店開始做工了。之后他做過搬運夫、侍者、衛(wèi)兵和報販,十八歲以后,他才靠了自己的能力來進行自我教育。1903年,他便開始跟許多俄文、小俄羅斯文、猶太人的報章雜志合作,同時開始了政治活動,因此被沙皇的“狗”到處追蹤。內戰(zhàn)時他有一次被白軍捉到,判處死刑;說也危險,在行刑前兩個鐘頭,才給革命軍救了出來。革命勝利后,1921年烏克蘭科學家委員會贈他以“科學實行者”的稱號,1922年他得到“勞動英雄”獎。他的作品很多,其中以《五月起義之歌》和《以生命的名義》最著名?!段逶缕鹆x之歌》是一氣呵成的中篇散文詩。技巧的純熟,熱情的洶涌,是誰也比不上的。不是口號,不是叫喊,是對舊社會的控訴,是對黑暗的暴露,對光明的祈求和希望,終于達到勝利。是一篇宣言,是一首長詩,是被壓迫被屈辱者的進行曲。當時烏克蘭教育人民委員說“這可以和充滿著熱望的《馬賽曲》所引起的熱情相媲美。”《以生命的名義》是巴比塞很稱贊的一部“哲理抒情詩”,評論說它是一本不朽的書,說這本書值得我們研究,像研究《轉形期經濟學》似的研究它?!兑陨拿x》是由五部分組成的,前邊有《序曲》,后邊有《收場曲》,第一曲是《向遠方》。作者所引的列寧的話,正可說明它的意義:比別人更明白現(xiàn)實的弱點的人,就一定比別人看得更遠。他看見現(xiàn)實所指引前去的大路,而且能夠預見未來。第二曲是《死的服務》,第三曲是《宗教》,第四曲是《意識的叛變》,最后一曲是《在勝利的道路上》,《收場曲》標題為《勝利之歌》。從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新的人生觀。我們的信念會因此而更堅定,我們的熱情因此而更高漲。像高爾基《鷹之歌》一樣,它會叫我們“永遠忘不了”的!下面《孩子,向我走啊》是《向遠方》中的一節(jié)。(1936.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