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書名取自美國聯(lián)邦準備理事會理事主席葛林史班1996年底在華府希爾頓飯店演講中,談到當時美國金融資產價格泡沫時所引用的一句名言。從那時起,許多學者、專家都注意到美國股市因投機風氣過盛而引發(fā)的投資泡沫現(xiàn)象。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甚至多次預言美國的投資泡沫將破,可是每當美國股市有衰竭的癥候時,就會有另一股投機熱潮注入,讓股市得以暫時維持不墜,直至近日方有軟著陸的跡象。90年代,美國股市不斷創(chuàng)新高,投資人的熱度沸騰,投機風氣鼎盛,知名的股市分析師甚至喊出道瓊指數(shù)會上五萬點的說法。本書作者席勒為耶魯大學的教授,也是美國股市的投資人,他根據(jù)多年來對美國股市多頭行情的分析研究,以及歷史上各種股市大幅波動變化的前車之鑒,冷靜分析這一波美國股市榮景的各種因素。然而,這些因素多半無法以一般經濟學效率市場的理論來分析,原因是股市中人們所發(fā)揮的投機貪婪,是一種非理性的本性,全文娓娓道來,分析鞭辟入里,引人深思。事實上,所有經過正統(tǒng)訓練的經濟學家,在他們分析經濟現(xiàn)象時都有一個先入為主的假設:人們所有的經濟決策都是從理性出發(fā)。古典經濟學派并曾將經濟學領域里所設定的虛擬人物為「經濟人」(Homoeconomica)。這個「經濟人」如果處身于現(xiàn)代的人類社會中,將是六親不認、毫無情感,一切行為以自己的最大利益為準則;因此,他不會犯下一般「凡人」感情用事的錯誤,花的每一分錢、用的每一份力氣,都經過仔細的盤算。同樣的,經濟學家也相信最完美的市場是一個「完全競爭市場」,這個市場中的買賣雙方參與者眾多,多到沒有人能夠以他買賣的數(shù)量控制價格;市場中的信息充分流通,任何訊息會迅速傳達給所有的參與者,立即而有效地反映在市場的價格之上,這也是金融市場為效率市場的重要假設。但是正如凡人不是一個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市場也無法完全符合「完全競爭市場」的條件,因此,一旦出現(xiàn)「非理性」投資人與「非理性繁榮」市場,經濟學教義派就頗難解釋其存在;同樣的,這些人所制定的財經政策當然也無法解決非理性思維下的經濟問題。席勒從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根據(jù)各種統(tǒng)計分析與歷史研究,尋找90年代美國投資泡沫出現(xiàn)的緣由。美國人明知一旦股市泡沫破滅,所有的財富將成空,卻又認為自己不會是最后一只老鼠,總能在大跌之前,賣給更為倒霉者,甚至股價一旦回漲反彈,就立刻把上次虧損的前車之鑒忘到九霄云外去了,這個現(xiàn)象似乎與我國股市的狀況極為相近。席勒教授特別指出,為爭奪投資人,媒體上的股市明星,以強勢行銷方式,膚淺地強調一些表象,給大眾一種股市只漲不跌的觀念;然而,事實上,他們未必抓得住股市的脈動。我國也一樣有許多這一類的股市分析師,官員們?yōu)榱死Ч墒?,甚至于不惜以「股價很低,不買就會后悔」的說詞,來誤導投資人。其實,他們和投資人一樣,根本不清楚下星期的股價究竟是漲還是跌,結果造成誤聽其言者被套牢;最后即使將股價漲跌幅的下跌幅度縮小,改變游戲規(guī)則,也擋不住股價下滑的趨勢。從這點看來,或許我國的主管官員從這本書中可以學到的還更多。股市漲得愈高,跌得就會愈重,這是顛撲不破的道理;然而在股價快速飆漲的時候,總會有許多說法,來「證明」股價是不會下跌的。1920年代,在股市崩盤之前,有所謂的「強手」,亦即買氣愈來愈盛,不斷提高,股價支撐力道足夠,不會下跌。50年代有人指出美國進入「新資本主義」時代,持有股票的投資人達1700萬,企業(yè)員工認股,化勞工為資本家,因此,股價不會下跌。60年代,媒體不斷鼓吹股市是最佳的投資管道,不但可以保值、對抗通貨膨脹、規(guī)避風險,還可以參與享受經濟成長的果實,股價自然不斷地上漲。90年代的說法是新經濟下,高科技不斷推陳出新,成本不斷下降、獲利持續(xù)上升,因此股價不會下跌,而網絡股在未來網絡市場的無限美景下也過度地反應。但是,種種言之成理的論調,隨著市場泡沫破滅為之幻滅。原因是這些說法出現(xiàn)的目的,均是為非理性投機下炒作的「價超所值」的股價做合理化的解釋,使投資人放心地追高。生于戰(zhàn)后嬰兒潮年代的人們在90年代,不信邪地持續(xù)追高股市,認為「這次不一樣」(TTID:ThisTimeIsDifferent),股價不會下跌,就是將道瓊指數(shù)推上萬點的主力,只是從今年開始,美股步步下跌,顯示股市的漲高必跌原則仍然存在,只是早到或晚來的差別而已。臺灣的股民在90年股市泡沫破滅之后,歷經多次股市三溫暖的洗禮,對本書的感受想必更深。席勒在書中第六章寫道,臺灣的幾次股價大跌,都名列世界前茅,1989到90年股市跌落74.9﹪,為那年最大跌幅國家中的世界第一;五年期股市跌幅較大國家中,臺灣也分列第七名與第27名。不過,臺灣的投資者似乎一直沒有從失敗中汲取教訓,政府也一直認為「股市興亡,官員有責」,帶給投資人一個「股市會漲,不會跌,如果真的下跌,政府會出面救」的錯誤觀念,股市的機制也以助漲不助跌的原則來規(guī)劃。但臺灣的投資泡沫一直不斷地破了又吹、吹了又破,真正的原因是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有問題,可惜的是當前的股市已經跌到似乎國安基金也無能為力的地步了,投資人必須正視市場機制的存在,這時,席勒的書就更有用了??傊@是一本分析股市非理性投資行為的一本好書,它顛覆了一般的投資理論,指出20世紀末,證券市場中的教義派金融學者所不能解釋的「亂象」的源頭,是他們理論的假設前提有問題,當然,它也預告了美國股市投機泡沫的下場。對臺灣的投資人來說,讀了本書之后,對我國股市的「非理性」部份,可以有一個更為「有理性」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