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基礎知識
1. 1 軟件開發(fā)方法概述
1. 1. 1 軟件生命周期法
1. 1. 2 原型法
1. 1. 3 面向對象技術
1. 1. 4 面向對象的軟件開發(fā)語言與工具
1. 2 面向對象的系統(tǒng)分析與設計
1. 2. 1 面向對象的主要概念
1. 2. 2 面向對象的系統(tǒng)分析與設計方法
1. 3 UML概述
1. 3. 1 UML簡史
1. 3. 2 UML概貌
1. 3. 3 UML的特點和用途
第2章 面向對象的軟件開發(fā)過程
2. 1 Rational統(tǒng)一過程
2. 1. 1 項目開發(fā)階段
2. 1. 2 過程成分
2. 1. 3 螺旋上升式開發(fā)
2. 1. 4 RUP過程產物
2. 1. 5 RUP的特點
2. 2 項目開端階段
2.3 精化階段
2. 3. 1 問題領域分析
2. 3. 2 建立系統(tǒng)架構
2. 3. 3 開發(fā)風險處理
2. 3. 4 構建規(guī)劃
2. 4 系統(tǒng)構建
2. 5 系統(tǒng)提交
2. 6 循環(huán)節(jié)的生命周期活動
第3章 UML語言
3. 1 UML語言結構
3. 2 無模型
3. 3 符號與圖形
3. 3. 1 圖形符號
3. 3. 2 語義規(guī)則
3. 4 圖與模型組織
3. 4. 1 模型組織
3. 4. 2 圖
3. 4. 3 視圖
3. 5 公共機制
3. 6 擴展機制
3. 6. 1 構造型
3. 6. 2 標記值
3. 6. 3 約束
第4章 Use Case圖
4. 1 概述
4. 2 活動者
4. 2. 1 系統(tǒng)范圍與系統(tǒng)邊界
4. 2. 2 活動者
4. 2. 3 活動者的確定
4. 3 Use Case
4. 3. 1 Use Case概念
4. 3. 2 業(yè)務Use Case與系統(tǒng)Use Case
4. 3. 3 Use Case圖
4. 4 Use Case的聯(lián)系
4. 4. 1 泛化關聯(lián)
4. 4. 2 使用關聯(lián)
4. 4. 3 包含關聯(lián)
4. 4. 4 擴展關聯(lián)
4. 5 Use Case圖的應用
4. 5. 1 Use Case的確定
4. 5. 2 建立Use Case模型
第5章 對象類圖與對象圖
5. 1 對象類圖
5. 1. 1 對象類
5. 1. 2 屬性
5. 1. 3 操作
5. 2 對象類的關聯(lián)
5. 2. 1 對象類的關聯(lián)
5. 2. 2 自返關聯(lián). 二元關聯(lián)與N元關聯(lián)
5. 2. 3 關聯(lián)的約束
5. 3 聚合與組合
5. 3. 1 聚合
5. 3. 2 組合
5. 4 泛化
5. 4. 1 泛化/特化
5. 4. 2 繼承
5. 3 重載與多態(tài)性
5. 5 依賴
5. 6 對象圖
5. 6. 1 對象
5. 6. 2 對象圖
5. 7 接口
5. 8 對象類的高級概念
5. 8. 1 抽象類
5. 8. 2 參數(shù)對象類
5. 8. 3 型與實現(xiàn)對象類
5. 8. 4 導出屬性與導出關聯(lián)
5. 9 對象類圖的應用
5. 9. 1 對象類圖的建立
5. 9. 2 模型景象與粒度控制
5. 9. 3 數(shù)據(jù)庫建模
5. 9. 4 例外情況建模
第6章 交互圖
6. 1 順序圖
6. 1. 1 順序圖的組成
6. 1. 2 對象的創(chuàng)建與銷毀
6. 1. 3 同步消息與異步消息
6. 1. 4 分支
6. 1. 5 循環(huán)
6. 1. 6 自調用與回調
6. 2 協(xié)同圖
6. 2. 1 協(xié)同圖的組成
6. 2. 2 說明層與實例層
6. 3. 3 對象的創(chuàng)建與銷毀
6. 2. 4 同步消息與異步消息
6. 2. 5 多對象
6. 2. 6 自調用與回調
6. 3 協(xié)同
6. 3. 1 概述
6. 3. 2 Use Case與協(xié)同
6. 3. 3 參數(shù)化協(xié)同
6. 4 交互圖的應用
第7章 狀態(tài)圖
7. 1 狀態(tài)機
7. 2 狀態(tài)圖
7. 3 狀態(tài)
7. 3. 1 概述
7. 3. 2 組合狀態(tài)
7. 3. 3 順序狀態(tài)
7. 3. 4 歷史狀態(tài)
7. 4 轉移
7. 4. 1 事件
7. 4. 2 條件
7. 4. 3 動作
7. 4. 4 轉移的類型
7. 5 并發(fā)狀態(tài)圖
7. 5. 1 并發(fā)子狀態(tài)
7. 5. 2 同步
7. 6 狀態(tài)圖的應用
第8章 活動圖
8. 1 概述
8. 2 活動圖的基本元素
8. 2. 1 動作狀態(tài)與活動狀態(tài)
8. 2. 2 動作流
8. 2. 3 泳道
8. 2. 4 對象流
8. 3 活動分解
8. 4 并發(fā)
8. 4. 1 并發(fā)與同步
8. 4. 2 條件線程
8. 4. 3 同步狀態(tài)
8. 4. 4 動態(tài)并發(fā)
8. 5 活動圖的應用
8. 5. 1 用途
8. 5. 2 工作流建模
第9章 包圖
9. 1 包的語義和表示
9. 2 包的嵌套
9. 3 標準構造型
9. 2 包的聯(lián)系
9. 2. 1 依賴與輸入依賴
9. 2. 2 泛化
9. 3 包圖
9.4 包圖的應用
9. 4. 1 包圖的建立
9. 4. 2 系統(tǒng)建模
9. 4. 3 開發(fā)跟蹤
第10章 物理圖與對象約束語言(OCL)
10. 1 組件圖
10. 1. 1 組件
10. 1. 2 組件的種類
10. 1. 3 組件的聯(lián)系
10. 1. 4 組件圖的應用
10. 2 配置圖
10. 2. 1 節(jié)點
10. 2. 2 節(jié)點的聯(lián)系
10. 2. 3 配置圖的應用
10. 3 對象約束語言(OCL)
10. 3. 1 標準型
10. 3. 2 表達式
10. 3. 3 對象性質的約束
第11章 軟件開發(fā)工具Rational Rose
11. 1 Rational Rose的主要功能
11. 1. 1 對面向對象模型的支持
11. 1. 2 對螺旋上升式開發(fā)過程的支持
11. 1. 3 對往返工程的支持
11. 1. 4 對團隊開發(fā)的支持
11. 1. 5 對工具的支持
11. 2 Rational Rose的使用
11. 2. 1 系統(tǒng)主菜單窗口
11. 2. 2 模型與工作方式的組織
11. 2. 3 Use Case視圖
11. 2. 4 邏輯視圖
11. 2. 5 組件視圖
11. 2. 6 配置視圖
第12章 簡易教學管理系統(tǒng)的分析與設計
12. 1 系統(tǒng)需求
12. 2 分析問題領域
12. 2. 1 確定系統(tǒng)范圍和系統(tǒng)邊界
12. 2. 2 定義活動者
12. 2. 3 定義Use Case
12. 2. 4 繪制Use Case圖
12. 2. 5 繪制主要交互圖
12. 3 靜態(tài)結構模型
12. 3. 1 建立對象類圖
12. 3. 2 建立數(shù)據(jù)庫模型
12. 3. 3 建立包圖
12. 4 動態(tài)行為模型
12. 4. 1 建立順序圖
12. 4. 2 建立協(xié)同圖
12. 4. 3 建立狀態(tài)圖
12. 4. 4 建立活動圖
12. 5 物理模型
12. 5. 1 建立組件圖
12. 5. 2 建立配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