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 論
1. 1 DSP的簡介
1. 2 DSP的歷史和發(fā)展
1. 2. 1 Intel2920芯片
1. 2. 2 u PD7720芯片
1. 2. 3 TMS32010芯片
1. 3 TI公司的DSP
1. 3. 1 主要特點
1. 3. 2 典型應用
第2章 硬件結構
2. 1 總線結構
2. 2 內部存儲器的組織
2. 2. 1 片內ROM
2. 2. 2 片內雙操作RAM(DARAM)
2. 2. 3 片內單操作RAM(SARAM)
2. 2. 4 片內存儲器的安全
2. 2. 5 存儲器映射寄存器
2. 3 中央處理單元(CPU)
2. 3. 1 算術邏輯單元(ALU)
2. 3. 2 累加器
2. 3. 3 定標移位器
2. 3. 4 乘法/加法器單元
2. 3. 5 比較選擇存儲單元CSSU
2. 4 數據尋址
2. 5 程序尋址
2. 6 流水線操作
2. 7 片內外設
2. 7. 1 通用I/O引腳
2. 7. 2 軟件可編程等待狀態(tài)發(fā)生器
2. 7. 3 可編程存儲體轉換邏輯
2. 7. 4 主機接口(HPI)
2. 7. 5 硬件定時器
2. 7. 6 時鐘發(fā)生器
2. 8 串行口
2. 8. 1 同步串行I/O口
2. 8. 2 緩沖串行口
2. 8. 3 分時復用串行口
2. 9 外部總線接口
2. 10 IEEE標準1149. 1掃描邏輯電路
第3章 存儲器
3. 1 存儲器空間
3. 2 程序存儲器
3. 2. 1 程序存儲器的組織
3. 2. 2 片內ROM的組織
3. 2. 3 程序存儲器的地址和片內ROM的內容
3. 2. 4 片內ROM的代碼內容和分布
3. 3 數據存儲器
3. 3. 1 數據存儲器的配置
3. 3. 2 片內RAM的組織
3. 3. 3 數據存儲器映像寄存器
3. 3. 4 CPU存儲器映像寄存器
3. 4 I/O存儲器
3. 5 程序和數據安全保護
第4章 中央處理單元
4. 1 CPU狀態(tài)和控制寄存器
4. 1. 1 狀態(tài)寄存器(STO和STI)
4. 1. 2 處理器模式狀態(tài)寄存器(PMST)
4. 2 算術邏輯單元(ALU)
4. 2. 1 ALU的輸入
4. 2. 2 溢出處理
4. 2. 3 進位位(C)
4. 2. 4 雙16位算術模式
4. 3 累加器A和B
4. 3. 1 保存累加器的內容
4. 3. 2 累加器的移位和旋轉操作
4. 3. 3 累加器存儲中的飽和操作(LP器件)
4. 3. 4 專用指令
4. 4 滾筒移位器
4. 5 乘法/加法器單元
4. 5. 1 乘法器的輸入
4. 5. 2 乘法/累加(MAC)指令
4. 5. 3 MAC和MAS指令計算乘法時的飽和操作
4. 6 比較選擇和存儲單元(CSSU)
4. 7 指數編碼器
第5章 數據尋址方式
5. 1 立即尋址
5. 2 絕對尋址
5. 2. 1 數據存儲器(dmad)尋址
5. 2. 2 程序存儲器(pmad)尋址
5. 2. 3 口地址(PA)尋址
5. 2. 4 長立即數*(1k)尋址
5. 3 累加器尋址
5. 4 直接尋址
5. 4. 1 基于DP的直接尋址
5. 4. 2 基于SP的直接尋址
5. 5 間接尋址
5. 5. 1 單操作數尋址
5. 5. 2 輔助寄存器算術單元ARAU和地址的產生
5. 5. 3 單操作數地址的修改方式
5. 5. 4 雙操作數地址的修改方式
5. 5. 5 TMS320C2x/C2xx/C5x的兼容(ARP)模式
5. 6 存儲器映像寄存器尋址
5. 7 堆棧尋址
5. 8 數據類型
第6章 程序存儲器尋址
6. 1 程序存儲器地址的產生
6. 2 程序計數器(PC)
6. 3 跳轉
6. 3. 1 無條件跳轉
6. 3. 2 條件跳轉
6. 3. 3 長跳轉(用于TMS320C548)
6. 4 調用
6. 4. 1 無條件調用
6. 4. 2 條件調用
6. 4. 3 長調用(用于TMS320C548)
6. 5 返回
6. 5. 1 無條件返回
6. 5. 2 條件返回
6. 5. 3 長返回(用于TMS320C548)
6. 6 條件操作
6. 6. 1 使用多條件
6. 6. 2 條件執(zhí)行(XC)指令
6. 6. 3 條件存儲指令
6. 7 單一指令的重復
6. 8 塊重復指令
6. 9 復位
6. 10 中斷
6. 10. 1 中斷標志寄存器(IFR)
6. 10. 2 中斷屏蔽寄存器(IMR)
6. 10. 3 接受中斷請求
6. 10. 4 響應中斷
6. 10. 5 執(zhí)行中斷服務程序(ISR)
6. 10. 6 保護中斷現場
6. 10. 7 中斷延時
6. 10. 8 中斷操作的總結
6. 10. 9 重新映像中斷矢量地址
6. 10. 10 中斷向量表
6. 11 省電模式
6. 11. 1 閑置模式1
6. 11. 2 閑置模式2
6. 11. 3 閑置模式3
6. 11. 4 保持模式
6. 11. 5 其它省電功能
第7章 流水線
7. 1 流水線概述
7. 1. 1 流水線中的跳轉指令
7. 1. 2 流水線中的調用指令
7. 1. 3 流水線中的返回指令
7. 1. 4 流水線中的條件執(zhí)行指令
7. 1. 5 流水線中的條件調用和條件跳轉指令
7. 2 中斷和流水線
7. 3 雙操作存儲器和流水線
7. 3. 1 消除取指和操作數讀之間的沖突
7. 3. 2 消除操作數寫和雙操作數讀之間的沖突
7, 3. 3 消除操作數寫. 操作數寫和雙操作數讀之間的沖突
7. 4 單操作存儲器和流水線
7. 5 流水線延時
7. 5. 1 訪問存儲器映像寄存器的指令
7. 5. 2 更新ARx. BK或SP時消除沖突的方法
7. 5. 3 DAGEN寄存器訪問沖突的規(guī)律
7. 5. 4 ARx和BK的延時
7. 5. 5 堆棧指針的延時
7. 5. 6 暫態(tài)寄存器的延時
7. 5. 7 訪問狀態(tài)寄存器的延時
7. 5. 8 塊重復循環(huán)的延時
7. 5. 9 PMST寄存器的延時
7. 5. 10 映像存儲器訪問累加器的延時
第8章 片內外設
8. 1 外設存儲器映像寄存器
8. 2 通用I/O口
8. 2. 1 跳轉控制輸入引腳BIO
8. 2. 2 外部標志輸出引腳XF
8. 3 定時器
8. 3. 1 定時寄存器
8, 3. 2 定時器操作
8. 4 時鐘發(fā)生器
8. 4. 1 硬件設置的鎖相環(huán)電路PLL
8. 4. 2 軟件可編程PLL(適用于TMS320C545LP/546LP/548)
8. 5 主機接口
8. 5. 1 主機接口的基本功能
8. 5. 2 HPI的操作
8. 5. 3 主機讀寫HPl
8. 5. 4 DSPINT和HINT的操作
8, 5. 5 改變主機存儲器訪問模式(SAM/HOM)和使用省電模式(IDLE2/3)的考慮
8. 5. 6 復位時訪問HPI存儲器
第9章 串行接口
9. 1 串行接口的簡介
9. 2 串行接口
9. 2. 1 串口寄存器
9. 2. 2 串口操作
9. 2. 3 串行接口的設置
9. 2. 4 猝發(fā)模式的發(fā)送和接收操作
9. 2. 5 連續(xù)模式的傳送和接收操作
9. 2. 6 串口例外
9. 2. 7 串口操作舉例
9. 3 緩沖串行接口BSP
9. 3. 1 在標準模式的緩沖串口的操作
9. 3. 2 自動緩沖單元的操作
9. 3. 3 BSP操作的系統(tǒng)考慮
9. 3. 4 省電模式時的BSP操作
9. 4 時分多路(TDM)串行接口
9. 4. 1 時分多路串行接口的基本操作
9. 4. 2 TDM串口寄存器
9. 4. 3 TDM串口操作
9. 4. 4 TDM模式的發(fā)送和接收操作
9. 4. 5 TDM串口的例外
9. 4. 6 TDM串口操作舉例
第10章 外部總線操作
10. 1 外部總線接口
10. 2 外部總線優(yōu)先級
10. 3 外部總線控制
10. 3. 1 等待狀態(tài)發(fā)生器
10. 3. 2 存儲器組切換邏輯
10. 4 外部總線接口時序
10. 4. 1 存儲器操作時序
10. 4. 2 I/O操作時序
10. 4. 3 存儲器操作及I/O操作時序
10. 5 上電操作時序
10. 5. 1 復位
10. 5. 2 省電模式3
10. 6 保持模式
10. 6. 1 保持狀態(tài)中的中斷
10. 6. 2 保持和復位
第11章 匯編指令
11. 1 指令系統(tǒng)的符號與縮寫
11. 2 指令說明
11. 2. 1 算術運算
11. 2. 2 邏輯運算
11. 2. 3 程序控制指令
11. 2. 4 加載和存儲指令
11. 2. 5 重復執(zhí)行單條指令
11, 3 指令的類型和周期
11. 4 匯編指令
第12章 代數指令
第13章 TMS320C54x的硬件設計
13. 1 復位電路
13. 2 時鐘電路
13. 3 外部存儲器與并行I/O接口電路
13. 4 串行I/O接口電路
13. 5 BOOT設計
13. 5. 1 主機接口(HPl)引導模式
13. 5. 2 16位/8位并行存儲器引導模式
13. 5. 3 16位/8位并行I/O口引導模式
13. 5. 4 串口引導模式
13. 5. 5 WARM引導模式
13. 6 主從應用系統(tǒng)的設計
13. 6. 1 主從系統(tǒng)中的串行通信接口
13. 6. 2 主從系統(tǒng)中的并行通信接口
13. 6. 3 主從系統(tǒng)中的共享存儲器
第14章 開發(fā)工具及其應用
14. 1 引言
14. 2 共同目標文件格式COFF
14. 2. 1 COFF文件的類型
14. 2. 2 塊(section)
14. 2. 3 匯編器對塊的處理
14. 2. 4 鏈接器對塊的處理
14. 2. 5 程序重定位
14. 2. 6 運行重定位
14. 2. 7 裝入一個程序
14. 2. 8 COFF文件中的符號
14. 3 代碼生成工具
14. 3. 1 匯編器
14. 3. 2 C編譯器
14. 3. 3 檔案管理器
14. 3. 4 鏈接器
14. 3. 5 絕對列表器
14. 3. 6 交叉參照工具
14. 3. 7 Hex轉換工具
14. 3. 8 匯編一代數語言翻譯工具
14. 4 代碼調試工具
14. 4. 1 C/匯編語言源碼調試器
14. 4. 2 初學者工具DSK
14. 4. 3 評估模塊EVM
14. 4. 4 軟件開發(fā)系統(tǒng)SWDS
14. 4. 5 仿真器X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