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姐妹之間
02那些拓荒者的故事
03我很可愛
04揚州畫舫錄(全二冊)
05燈籠山
06夜路
07愛你像風走了八千里不問歸…
08大蒼狼
09歡迎來到麥樂村
10我才不喜歡她呢
王水照 等 著
文話是我國古代文學批評的重要學術資源,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文學理論體系和學…
可購
[東晉] 陶淵明 著,崇賢書院 譯
為了使讀者欣賞《陶淵明集》時沒有障礙,在編輯此書時為詩文增設了輔助性條目…
[清] 俞樾,汪少華,王華寶,王其和 整理
清代學術名著《群經平議》的全新點校整理本?!度航浧阶h(俞樾全集)》是晚清…
李瑾 著
《孟子釋義》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正文,一是附錄。正文中,除每章前有提要,每…
[漢] 劉徹 等 著,[英] 翟理斯 譯
“英漢雙語國學經典”系列之《古今詩選》所選古詩以創(chuàng)作時…
[春秋] 孫武 著,廉東星 編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或《吳孫子兵法》,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兵書,也…
趙杏根 著
《孟子》是儒家重要的經典,在宋代被列入《十三經》,又與《論語》《大學》《…
魏慶彬點 校
《茶香室經說》為《俞樾全集》中的一種,共十六卷,系俞樾晚年著作。《經說》…
陳引馳 著
陳引馳教授是《莊子》乃至道教佛教文學領域首屈一指的學者,他在復旦大學開設…
王云五 編,毛子水注 譯
本叢書由出版大家王云五先生主編,嚴選國學經史子集各部中的名家名典,力邀一…
[清] 李漁 著,古亮 譯
《閑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戲劇家、文學家李漁的代表作,既收錄其一生戲曲理論的…
吳敬梓 著
《儒林外史》塑造了三百多個可敬、可愛、可憐、可憎、可惡的人物,既有形形色…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本書是一部專門研究民國紙質檔案、聲像檔案修復技術的工具書。主要內容包括:…
苗建榮 著
維新儒學,不僅為晚清時期維新變法運動提供理論指導,也在西方科學傳播中起了…
八木陽子
暫缺簡介...
蔡志忠 著
此次出版的“蔡志忠漫畫全集”共收錄了蔡志忠漫畫經典作品81 冊,幾乎囊括蔡…
季羨林 著
人生本來如此,有陽光就會有風雨,有高峰就會有低谷。面對人生的酸甜苦辣、悲…
[清] 袁牧 著,魏水華 譯
袁枚是一位有豐富經驗的烹飪學家。他所著的《隨園食單》是一部系統(tǒng)地論述中國…
[明] 陸紹珩 著,李經緯 譯
《小窗幽記》是一部熔中國傳統(tǒng)生活情趣、審美藝術、處世哲學于一爐的纂輯式清…
趙與旹 著,齊治平 校
《賓退錄》十卷,宋代趙與旹所撰考史軼事筆記,以考證經史、辨析典故、評論詩…
王安石 著,劉成國 校
《王安石文集》一百卷,按文體分類,收入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王安…
沈俊平,高斌 編
一、《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中文古籍目錄(海外中文古籍總目·精裝繁體橫…
劉毓慶 著
《詩經講讀》選擇其中的一百二十余篇,按婚戀、祭歌、史詩、燕飲、役行、農事…
王維堤 著
《左傳》全名《春秋左氏傳》,是《春秋》三傳之一,是以事實釋《春秋》的解經…
樊登 著
《論語》共二十篇,多以每篇起首二字作為篇名。 《樊登講論語:學而》以《論…
(清)彭定求 等主編,陳書良、周柳燕 選編…
《全唐詩》早編纂于康熙四十二年(1705),系由清康熙帝親自動議、發(fā)起,工程…
[南北朝] 庾信 著,舒寶璋 選注
庾信是南北朝文學之集大成者,在中國文學史上起了承先啟后的作用。庾信的作品…
陳輝 著
本書是作者圍繞杭州市余杭區(qū)良渚鎮(zhèn)安溪境內東明山有關明代建文帝隱遁傳說和東…
[清] 顧炎武 著,張京華 編,張京華 校注
《抄本日知錄校注》,清顧炎武原著,張京華校注。全書以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抄…
劉峻 著,羅國威 校注
《劉孝標集校注》匯集了除《世說新語注》以外的劉孝標存世作品,共包含劉孝標…
孔子博物館 編
《論語》的思想經歷兩千多年,依然是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性前進的重要精神基礎,值得…
(清)姚文田 輯 劉玉才 陳紅彥 主編
本書是清代乾嘉時期學者姚文田考證許慎《說文解字》之作。姚文田匯輯大徐、小…
遲雙明 著
《水經注》是北魏晚期酈道元所著地理名著,共四十卷?!端涀ⅰ芬蜃ⅰ端洝贰?/p>
呂思勉 著
作者以淵博的歷史識見為基礎,列舉大量《三國志》、《三國志注》等文獻中的證…
[清] 劉榛 撰,劉軍政 點校
劉榛(1635-1690),字山蔚,號董圓,河南商丘人。生于明思宗崇禎八年,卒于…
東籬子 著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黨圣元 李正學 注評
《古詩十九首》樹立了五言詩的新典范,樂府詩則代表著漢魏六朝詩歌的成就。二…
佚名 著
《山海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具有百科全書性質的典籍,同時也是一部記錄中華民…
(清)李文田 著,劉玉才 陳紅彥 主編
本書影印清抄稿本《四庫全書表注》,書前附有解題,概述作者及作品內容與該書…
顔之推
是書凡二十篇,述立身治家之法,辨證時俗之謬,以訓子孫。成書于隋開皇間?!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