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莫斯科小貓
02旅游管理及其雙語教學研究…
03名偵探的獻祭
04智多星管小正(共4冊)
05追夢 逐夢:2022年四川省…
06人世間+我那些成長的煩惱…
07深淵女神(共2冊)
08榜樣:2020年度新時代鐵路…
09夜路
10人魚引力
(宋)王黼 編纂,牧東 整理
中國宋代金石學著作。共30卷。著錄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
可購
季秋華 編輯
《知不足齋序跋題記集錄》收錄鮑廷博古籍序跋題記180余篇,按所涉古籍經(jīng)、史…
張富祥 著
作為一個學術文化概念,產(chǎn)生于近代。從淵源上講,“國學”概念的產(chǎn)生,與“國…
楊天宇 著
本套叢書選擇一些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影響較大的國學典籍,對之進行簡明扼要的注…
李元強,盧晉 主編
《論語鑒賞》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史學辭典,它具有學術性、可讀性和收藏性??鬃印?/p>
(清)王概 等編
自出版三百多年以來,不斷拓展出新,歷來被世人所推崇,為世人學畫必修之書。…
王瑬原 著,馬陵合 校注
《整理與研究》的一個鮮明特點是大量摘錄信函,并且針對不同觀點,用按語的方…
曹洪欣 主編
《海外回歸中醫(yī)善本古籍叢書》(續(xù))共10冊,收錄回歸中醫(yī)古籍文獻24種,附錄…
(東漢)班固 著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
徐寒 主編
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句,它言簡意賅,深刻雋永,…
侯柯芳 編著
《孟子》歷代注釋甚多,今人注譯也多。惜古人注釋紛繁闡釋思想內(nèi)容遠遠多于落…
白子超 著
《論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典籍。本書收錄了作者在《新民晚報》“論語新讀…
王重民 著
《敦煌古籍敘錄》是將敦煌遺書中除佛經(jīng)以外的二百多種典籍按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
金開誠 著
屈原對楚國懷有深厚的感情,這在他的詩篇和實際行動中都有極為鮮明的表現(xiàn)。所…
金克水 編著
南昌大學國學院院長程水金認為,學習國學對個人來講是培養(yǎng)君子人格,對社會來…
黎重 著
國學智慧浩如煙海,不是一本書可以窮盡的。我們再一次探索,發(fā)現(xiàn)國學經(jīng)典中總…
王運河 主編
本書可作為各類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輔助教材,或作為班會、晨讀材料,也可用作其…
中國古籍總目編纂委員會 編
《中國古籍總目》是現(xiàn)存中國漢文古籍的總目錄,旨在全面反映中國(大陸及港澳…
(清)丁日昌 輯
《百將圖傳》是一部歷代名將圖傳合集。分上、下兩卷。所錄人物自上古迄明凡百…
(清)閻若璩 撰,黃懷信,呂翊欣 校點
《尚書古文疏證(套裝上下冊)(附古文尚書冤詞)》介紹清閻若璩的《尚書古文…
楊叔玫拓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典籍中的善本古籍,是前人為我…
顧從德 編著
我國的印譜起源于宋代,但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印譜,是明代隆慶時期的顧從…
(清)載澂 著
《世澤堂遺稿(共3冊)(精)》由(清)載澂著,恭王府主編。本書的內(nèi)容有以…
(清)載瀅 著
清代王府的營建、興盛源於特殊的「封而不建」的封爵制度。據(jù)《燕京從考》記載…
(清)奕? 著
暫缺簡介...
(元)劉秉忠 著
元朝的劉秉忠字仲悔。在他所著的《平沙玉尺經(jīng)》中《造微賦》以微妙、精細、不…
吳楚材,吳調(diào)侯 著 張艷茹 編
《文白全解古文觀止大全集》收錄了《禮記》、《左傳》、《公羊傳》~ 、《轂梁…
朱熹 編
《大學》與《中庸》、《論語》、《孟子》一起合稱《四書》,是儒家傳道、授業(yè)…
安京 著
《山海經(jīng)新考》一書是作者二十年來《山海經(jīng)》研究的成果,是一部具有一定深度…
(清)顧太清 著,胥洪泉 校箋
東海漁歌、醉蓬萊和黃山谷、念奴嬌和姜白石、洞仙歌和劉一止《苕溪詞》、水調(diào)…
(英)道格拉斯 編
此書為珍稀文獻,誕生于130多年前的1877年2月,相當于清朝光緒三年,由英國哈…
(東漢)班固 著,《國學典藏書系》叢書編…
《漢書》開創(chuàng)了我國斷代紀傳表志體史書,奠定了修正史的編例,是中國第一部紀…
華寶齋 編
清代王府的營建,與盛源于特殊的“封而不建”的封爵制度。據(jù)《燕京叢考》記載…
張利
張利是一位智力聰敏而又勤奮的青年學者,她的《宋代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元)單慶修,(元)徐碩 纂
單慶修、徐碩編纂的《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修訂于元至元年間,并于至元二十…
(明)王驥德
袁行霈 主編
《國學研究(第26卷)》是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編輯的國學研究集刊,收文學、歷…
(宋)無名氏 編撰,李利忠 譯注
《百家姓》成書于宋初,不署編撰者姓名。陸游《秋曰郊居》詩有“兒童冬學鬧比…
陳寬 編著
《論語》是儒學的經(jīng)典,隨著孔子熱在全球的影響,人們越來越關注《論語》?!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