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十年三寫梅蘭芳(之一)
上編世紀開篇
第一章 1900年·商女不知亡國恨
病榻前的美學對話·國難反欣榮·西太后這個人·樂感文化與京劇盛行
第二章 19O3年·一弦一柱思華年
兩代“三鼎甲”之后·禁聲一百天·龍嘯九天·武戲文唱與東方文化
第三章 1913年·朱門酒肉臭
余叔巖出任戲提調·截然相反的兩種“價碼”·關于內廷供奉·戲顯然“好看!”多了
第四章 1919年·眾里尋他千百度
七場義務戲·剪辮子·養(yǎng)鴿子·練蹺功·“我隨您”與“您隨我”·進退之道
中編 坐標圖像
第五章 1921年·記取種花人
成名于“小年”36民國百態(tài)·梨園景觀·渾噩中的漸變·1921年的梅蘭芳
第六章 1933年·東風不與周郎便
鮮嫩又古老的“肥肉”·旦行、老生的位置對換·1933年的梅蘭芳·“老四”成為勁敵·走自己的正確道路·南遷至滬
第七章 1938年·無意巧玲瓏
上海變成“孤島”·海派京戲種種·不是“冤家”不聚頭·回顧訪日赴美·不似西方勝似西方·又一次南遷
第八章 1949年·北去南來自在飛
海派京戲在發(fā)展中·再度與“老四”交手·“少一多一少”三段式·性格趨
向平民化·梅、齊友好分道揚鑣·向往北平
第九章 1959年·為問新愁何故年年有
昨夜西風凋碧樹·抹不去的記憶·轉動起蘭花指·私營劇團種種·純鋼百煉繞指柔·他站在歷史與現實之間
下編 藝術品藻
第十章 梅之舞·一川松竹任橫斜
狹義廣義之分·動難,靜更不易·“武’對“舞”的促進·《太真外傳》與
“進入文化”·“出浴舞”進入了《長恨歌》·“翠盤艷舞”偏離了《長恨歌》
·梅葆玖向“霓裳羽衣舞”正面攻堅·“倒著排戲”的啟示
第十一章 梅之歌·一叫一回腸一斷
舞與歌的對立統(tǒng)一·京劇以唱腔標定流派·流派紛出的文化背景·從樸素的情到華麗的文·又“復歸”到準確的情·碎中求整與閑處生神
·豐厚而混亂的文化·梅腔定式與“標準像”
第十二章 梅之大·城闕九重門
“沒法兒學的大路活兒”·靜穆而深沉的出場·“平均分”與“不多給”·二胡與加速度·把藝術上升為文化
第十二章 梅之線·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
中國講求“線”的藝術·劇本中的“線”·學戲時的“線”·舞臺上的“線”·舞臺下的“線”·最美的“線”是一波三折·“線”之長與短
第十四章 梅之性·草色遙看近卻無
花衫的興起·淫戲與相公·花衫與梅蘭芳的相遇·花衫起步于《汾河灣》·花衫成型于《太真外傳》·《霸王別姬》又有升華·《宇宙鋒》達到
極致·諱莫如深“十七年’·性的復蘇·性與京戲的起源
第十五章 梅之禪·相思相望不相親
從慈禧評戲說起·非教之教與不禪而禪·在入世與出世之間·閑云野鶴與“頓悟”·南北宗與京海派·茶道、花道與戲道
第十六章 梅之氣·地高先得九州秋
“內練一口氣”·譚鑫培論氣·劉寶全論氣·梅蘭芳論氣·綢舞一口氣·歌唱一口氣·棋下一口氣·“氣”的小結
第十七章 梅之梅·剪裁妙處非刀尺
“梅之梅”題解·“無可無不可”·從《是否附逆》說起·頂峰與末路·“淡出”與“談入”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