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和中世紀早期的西方史籍中,雖然也有偶爾提到中國和東方其他國家文字,但都是一鱗半爪、語焉不詳。在阿拉伯的歷史學家和旅行家所留下的許多記載中,倒是有不少談到中國的內容,這些記載先后傳到了歐洲,成為歐洲人了解中國的主要途徑。盡管如此,當時歐洲人對中國和東方仍是非常陌生的。 到了中世紀后期,隨著城市的興起、大學的建立、十字軍東征的展開、新興市民階層的出現(xiàn)、民族國家的產生,給史學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市民群眾開始進入史學領域,世俗編年史、城市編年史、世俗人物的傳記和游記等隨之出現(xiàn)。其中有些著作就是寫東方國家的,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亦譯《馬可·波羅游記》)就是它們的典型代表。 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1324年)出身于意大利威尼斯城邦的商人家庭,其父居古拉·波羅和其叔瑪竇·波羅都是威尼斯的富商,在帶馬可·波羅來中國之前,他們都來過中國。 1271年,馬可·波羅隨父、叔啟程來中國,并于1275年到達元朝的上都和林。從1275年到1292年的17年間,他們父子、叔侄3人一直以客卿身份在元朝供職,深得忽必烈等人的寵信。馬可·波羅很快學會了蒙古語和漢語,除了在京城大都應差以外,還經常奉命巡視各省或出使國外。據(jù)說他還被任命為揚州總管,在東南各地住了3年。 1292年,馬可·波羅及其父、叔奉命由海道護送元朝公主闊闊真遠嫁宗王波斯汗(即伊兒汗,旭烈兀的繼承者),得以輾轉西歸,于1295年回到威尼斯。他們由于從中國帶回去的大量金銀財寶和奇珍異物,而成了威尼斯的巨富。 1298年,馬可·波羅因參加本邦對其商業(yè)勁敵熱內亞的戰(zhàn)爭,在海戰(zhàn)中兵敗被俘、被關在熱內亞的監(jiān)獄里。作為一名見聞廣博的旅行家,當時馬可·波羅在意大利已經頗有名望了。因此他在獄中也受到了優(yōu)待,經常有人請他講述一些他在東方的見聞和經歷??赡苁菂捰谝灰淮饛?,他就把自己在中國以及其他東方國家的所見所聞口授給同獄的一個名叫盧斯第謙諾(Rusticiano)的文章高手,由其用當時歐洲比較通行的法語筆錄下來,于是便有了后來的傳世之作《東方見聞錄》?!稏|方見聞錄》被稱為"世界一大奇書"。全書共分4部分: 第1部分:描述馬可·波羅東來途中經過的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包括亞美尼亞、兩河流域、波斯、中亞細亞、帕米爾高原、天山南北等地的風土人情。 第2部分:記述了元朝初年的政事以及忽必烈所發(fā)動的一系列戰(zhàn)爭,描述了大汗朝廷的威儀和北京、西安、南京、洛陽、開封、鎮(zhèn)江、揚州、蘇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城市的繁榮。 第3部分:介紹了中國鄰近的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包括日本、朝鮮、緬甸、越南、老撾、暹羅、爪哇、蘇門答臘、印度和斯里蘭卡,此外還提到非洲東部的埃塞俄比亞、桑給巴爾、馬達加斯加等。 第4部分:講述了成吉思汗去世后、各蒙古汗國之間的戰(zhàn)爭及俄羅斯的情況。 《東方見聞錄》廣泛地介紹了東方各國、尤其是中國的情況,給歐洲知識界開辟了一個新天地。譬如:它描繪了當時中國上百萬人口的大都市的繁榮、記載了中國完善的驛站制度和常平倉制度、還提到了中國已經使用的紙幣(交子)和用于燃燒的"黑石頭"等等。所有這些,對當時的歐洲人來說都是無比新奇的,從而大大地開闊了歐洲人的眼界。因此它一問世就不脛而走,幾個月內就傳遍了整個意大利,并很快地被譯成了各種文字。由于最初是通過手抄本流傳的,在翻譯和傳抄過程中難免有所損益、以致于出現(xiàn)了50多種不同的版本,所以詮釋《東方見聞錄》成了一種專門的學問。 《東方見聞錄》是中西交通史和世界文化史的要籍,其影響是巨大的:14、15世紀的歐洲地理學家在繪制最早的世界地圖時,主要的依據(jù)就是《東方見聞錄》所提供的地理知識;歐洲的商人們通過它了解到中國和東方的富庶,而探險家們則由它更加激起了到東方去的欲望,其中哥倫布最具典型性。哥倫布早年就仔細閱讀過《東方見聞錄》、并在書頁上做了很多批注。1492年的那次航行,哥倫布原先就是帶著西班牙國王致中國皇帝的國書、計劃到中國和印度來的,不料卻無意中到了美洲,但是哥倫布自己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仍然堅持認為他到過的大陸就是印度、他登陸的島嶼(古巴)就是日本。從這個意義上說,哥倫布是在馬可·波羅的影響下發(fā)現(xiàn)美洲的。 然而,馬可·波羅在《東方見聞錄》中卻很少涉及中國的典章制度和文物,甚至沒有提到萬里長城和大運河,也沒有提到當時在中國已經廣泛使用的印刷術,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不管怎么說,馬可·波羅是第1個廣泛游歷東方世界、并留下有關重要文獻的歐洲人。從發(fā)現(xiàn)一個新奇的世界、并對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所產生的影響來看,馬可·波羅1271年的東方之行,不啻為一次走出中世紀、發(fā)現(xiàn)新世界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