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保羅·薩特(Jean Paul Sartre,1905一1980),法國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法國無神論存在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也是優(yōu)秀的文學家。戲劇家、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 薩特出生于巴黎一個海軍軍官家庭,幼年喪父,從小寄居外祖父家。他很小就開始讀大量的文學作品。中學時代接觸柏格森、叔本華、尼采等人的著作。1924年考人巴黎高等師范學校攻讀哲學。1929年,獲大中學校哲學教師資格,隨后在中學任教。1933年,赴德國柏林法蘭西學院進修哲學,接受胡塞爾現(xiàn)象學和海德格爾存在主義?;貒罄^續(xù)在中學任教,陸續(xù)發(fā)表他的第一批哲學著作:《論想像》、《自我的超越性》、《情緒理論初探》、《胡塞爾現(xiàn)象學的一個基本概念:意向性》等。1943年秋,其哲學巨著《存在與虛無》出版,奠定了薩特無神論存在主義哲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