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中國醫(yī)學黃帝內經太素(修訂版)

黃帝內經太素(修訂版)

黃帝內經太素(修訂版)

定 價:¥108.00

作 者: (唐)楊上喜撰注;蕭延平北承甫校正;王洪圖,李云增補點校
出版社: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黃帝內經注釋叢書
標 簽: 黃帝內經太素 內經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2335519 出版時間: 2000-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0cm 頁數: 1109 字數:  

內容簡介

  主要內容《黃帝內經太素》三十卷,唐初醫(yī)學家楊上善所撰。本書是我國歷史上對《黃帝內經》進行分類研究的最早著作,也是現存最早的《內經》版本,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此書自南宋以后便在國內佚失,直至清朝末年,才由楊守敬在日本發(fā)現仁和寺舊藏古代卷子抄本(殘存23卷),并影寫攜歸。此后,經蕭延平校勘注釋,廣傳于世。20世紀初,在日本又相繼發(fā)現原缺的第16卷、第21卷和第22卷中的兩篇,但國內讀者至今未能一睹其真面目。為了使內容更全的《黃帝內經太素》早日問世,作者以日本仁和寺卷子本《太素》為主校本,參考日本盛文堂本《太素》及《素問》、《靈樞》、《甲乙經》諸書,對蕭延平本《黃帝內經太素》進行了全面增補點校。本書是目前世界上內容最全的《太素》點校本。 本書目錄前言蕭氏《例言》卷第一 攝生之一(佚)卷第二 攝生之二(卷末缺)順養(yǎng)六氣九氣調食壽限卷第三 陰陽陰陽大論調陰陽陰陽雜說卷第四(佚)卷第五(卷首缺)人合陰陽合四海合十二水卷第六(卷首缺) 臟腑之一五臟命分臟腑應候臟腑氣液卷第七(佚)卷第八 經脈之一經脈連環(huán)經脈病解陽明脈解卷第九 經脈之二經脈正別脈行同異經絡別異十五絡脈經脈皮部卷第十 經脈之三督脈帶脈陰陽喬脈任脈沖脈陰陽維脈經脈標本經脈根結卷第十一 輸穴本輸變輸腑病合輸氣穴氣府骨空卷第十二 營衛(wèi)氣營衛(wèi)氣別營衛(wèi)氣行營五十周衛(wèi)五十周卷第十三 身度經筋骨度腸度脈度卷第十四 診候之一四時脈形真臟脈形四時脈診人迎脈口診卷第十五 診候之二色脈診色脈尺診尺診尺寸診五臟脈診 卷第十六 診候之三虛實脈診雜診脈論卷第十七 證候之一卷第十八(佚)卷第十九 設方知古今知要道知方地知形志所宜知祝由知針石知湯藥知官能卷第二十(佚) 卷第二十一 九針之一九針要道九針要解諸原所生九針所象卷第二十二 九針之二刺法九針所主三刺三變刺五刺五臟刺五節(jié)刺五邪刺九刺十二刺卷第二十三 九針之三量繆刺量氣刺量順刺疽癰逆順刺量絡刺雜刺卷第二十四 補瀉天忌本神論真邪補瀉虛實補瀉虛實所生卷第二十五 傷寒熱病決熱病說五臟熱病五臟痿瘧解三瘧十二瘧卷第二十六 寒熱寒熱厥經脈厥寒熱相移厥頭痛厥心痛寒熱雜說癰疽蟲癰寒熱瘰疬灸寒熱法卷第二十七 邪論七邪十二邪邪客邪中邪傳卷第二十八 風諸風數類諸風狀論諸風雜論九宮八風三虛三實八正風候痹論卷第二十九 氣論三氣津液水論脹論風水論咳論卷第三十 雜病重身病溫暑病四時之變息積病伏梁病熱痛脾癉消渴膽癉頭齒痛頜痛項痛喉痹嗌干目痛耳聾衄血喜怒疹筋血枯熱煩身寒肉爍臥息喘逆少氣氣逆滿療噦腰痛髀疾膝痛痿厥NB824泄如蠱如妲病癲疾驚狂厥逆厥死陽厥風逆風NFECA酒風經解身度經絡虛實禁極虛順時刺瘧節(jié)度刺腹?jié)M數刺霍亂數刺癇驚數刺腋癰數病解久逆生病六腑生病腸胃生病經輸所療[附篇]《黃帝內經太素》遺文并楊氏原注《校正內經太素楊注》后序

作者簡介

  王洪圖,1937年4月出生于天津薊縣。現任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內經專業(yè)學會員會主任委員。原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內經教研主任、基礎部主任。著述甚富,代表作為《黃帝內經研究大成》。

圖書目錄

前言  
凡例
例言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一 攝生之一(佚)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 攝生之二
順養(yǎng)
六氣
九氣
調食
壽限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三 陰陽
陰陽大論
調陰陽
陰陽雜說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四(佚)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五 人合
天人合
陰陽合
四海合
十二水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六 藏腑之一
五藏精神
五藏命分
藏府應候
藏府氣液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七 藏府之二(佚)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八 經脈之一
經脈連環(huán)
經脈病解
陽明脈解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九 經脈之二
經脈正別
脈行同異
經絡別異
十五絡脈
經脈皮部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 經脈之三
督脈
帶脈
陰陽喬脈
任脈
沖脈
陰陽維脈
經脈標本
經脈根結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一 輸穴
本輸
變輸
腑病合輸
氣穴
氣府
骨空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二 營衛(wèi)氣
營衛(wèi)氣別
營衛(wèi)氣行
營五十周
衛(wèi)五十周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三 身度
經筋
骨度
腸度
脈度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四 診候之一
四時脈形
真臟脈形
四時脈診
人迎脈口診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五 診候之二
色脈診
色脈尺診
尺診
尺寸診
五臟脈診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六 診候之三
虛實脈診
雜診
脈論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七 證候之一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八 證候之二(佚)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九 設方
知古今
知要道
知方地
知形志所宜
知祝由
知針石
知湯藥
知官能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佚)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一 九針之一
九針要道
九針要解
諸原所生
九針所象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二 九針之二
刺法
九針所主
三刺
三變刺
五刺
五臟刺
五節(jié)刺
五邪刺
九刺
十二刺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三 九針之三
量繆刺
量氣刺
量順刺
疽癰逆順刺
量絡刺
雜刺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四 補瀉
天忌
本神論
真邪補瀉
虛實補瀉
虛實所生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五 傷寒
熱病決
熱病說
五臟熱病
五臟痿
瘧解
三瘧
十二瘧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六 寒熱
寒熱厥
經脈厥
寒熱相移
厥頭痛
厥心痛
寒熱雜說
癰疽
蟲癰
寒熱瘰疬
灸寒熱法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七 邪論
七邪
十二邪
邪客
邪中
邪傳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八 風論
諸風數類
諸風狀論
諸風雜論
九宮八風
三虛三實
八正風候
痹論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九 氣論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三十 雜病
[附篇]
《黃帝內經太素》遺文并楊氏原注
《校正內經太素楊注》后序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