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寫的是工業(yè)革命時期英國工人的歷史,而這段歷史在英國史學界曾經被長期遺忘。本書的寫作如下:第一部考察18世紀留傳下來的人民傳統,這些傳統在18世紀90年代嚴酷的雅各賓騷動中發(fā)揮了作用。第二部從主觀因素轉向客觀因素,即工業(yè)革命時期不同工人集團的親身經歷,而在我看來,這些經歷的意義特別深遠。這個部分還企圖對工業(yè)中新產生的勞動紀律的特點作出評價,以及衛(wèi)斯理宗與勞動紀律有什么關系。第三部談人民激進主義的歷史,從盧德運動開始,到拿破侖戰(zhàn)爭結束時那些可歌可泣的年代。最后,還對19世紀20和30年代的政治理論和階級覺悟的某些方面進行探討。 “工人階級并不像太陽那樣在預定的時間升起,它出現在自己的形成中?!蓖ㄟ^這部西方馬克思主義在歷史學領域的經典之作,作者選取英國工業(yè)革命時期的工人為考察對象,用階級分析和階級斗爭的觀點解釋歷史,闡述了他關于階級和階級“形成”的理論。見解獨到,反響巨大。 《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就是在這種學術背景下產生的:一方面,英國工人在工業(yè)化過程中的苦難經歷主要由費邊主義和自由主義來塑造;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知識界產生了無視英國傳統、脫離英國實際的傾向。而湯普森試圖要做的,就是用“馬克思主義”來理解英國的這段經歷。 《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在英國出現還有一個社會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勞動人民的社會、經濟狀況有所好轉,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許多勞動人民子女接受了高等教育,成為新一代的知識分子。他們在思想上相對左傾,對受剝削受壓迫的人抱有同情,他們對自己的父兄——曾用汗水澆灌了工業(yè)革命之花的普通勞動者追憶緬懷、又充滿崇敬,同時又有一種神秘的好奇感,想在他們的經歷中尋找自己的來源。這是一種“尋根熱”,《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恰恰就滿足了這種愿望。因此它的出現,既扎根在英國歷史的傳統中,又產生于時代特殊的召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