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研究目的:一是將稅收與經濟增長的有關理論形式化,包括總需求理論中的IS—LM和弗萊明一芒德爾模型,稅收對投資、儲蓄和勞動供給的經濟效應,稅收的效率成本,稅收與內生經濟增長等;二是對我國稅收與經濟增長進行經驗分析,重點是估計稅收乘數(shù),稅式支出與投資關系,儲蓄的彈性,中國考慮稅收因素的奧肯定律,我國的拉弗最大稅率和最優(yōu)稅率,地方稅的邊際稅率及其與區(qū)域經濟增長的關系,稅收結構的經濟增長效應,總產出的基礎設施彈性,稅收對技術進步的貢獻,非稅收入的效應;三是提出當前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財政收入政策選擇。具體分為11章: 第1章從總需求角度研究,分析傳統(tǒng)收入-支出模型中稅收對均衡產出的作用,估計我國的IS-LM模型,測算稅收政策對經濟增長的調控效應。 第2章通過求解企業(yè)的最大化問題分析稅收對資本形成的影響,并介紹加速數(shù)模型、新古典模型和Q模型三種經驗分析模型,以及國外的經驗證據(jù)。我國的經驗分析顯示,非國有經濟和外國直接投資對稅式支出具有正的反應,說明稅收優(yōu)惠政策促進了私人和外國直接投資。 第3章分析稅收與儲蓄的生命周期模型,綜述國外的實證結果,分析我國稅收與儲蓄存款、居民全部儲蓄和國民儲蓄的關系,發(fā)現(xiàn)三個儲蓄指標都有正的收入和利率彈性,存款和總儲蓄有預期的負稅收彈性,但居民全部儲蓄與稅收正相關。 第4章在消費者效用最大化框架中分析了稅收與勞動供給的關系,給出了國外的經驗證據(jù),并利用非農勞動數(shù)據(jù)估計了中國經稅收擴展后的奧肯定律,發(fā)現(xiàn)我國經濟和稅收每增長1%,可分別使非農就業(yè)增長0.46%和下降0.27%。 第5章從稅收的效率成本角度研究稅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是利用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方法分析稅收的效率成本,并介紹了稅收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 第6章按照對閑暇的不同處理,利用新經濟增長理論分析了稅收政策的增長效應和傳遞機制,并總結了稅收實驗模擬分析的結果,基本結論是對勞動和資本征收所得稅降低經濟增長。 第7章研究宏觀稅負、邊際稅率和稅收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估計了我國的拉弗最大稅率,最優(yōu)宏觀稅負,地方邊際稅率,對資本、勞動所得和消費支出征稅的有效稅率等。 第8章結合財政支出研究稅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發(fā)現(xiàn)各種稅收的最終效應取決于其使用去向;稅收如果用于公共資本投資,可以促進私人部門經濟增長;用于技術改造投資、人力資本投資和R&D,并提高后者的使用效益,可以促進我國的技術進步。 第9章從優(yōu)化稅制角度提出促進經濟增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稅收政策,這里分析了稅制改革路徑理論、稅制改革的國際比較,最后提出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稅收設計對策,包括增值稅、營業(yè)稅、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其他工商稅收的改革設想。 第10章分析亂收費問題,并對國外非稅收入進行比較研究,提出我國“費改稅”的基本對策。 第11章分析逃稅與加強征管,保證稅收政策精神得到貫徹,其中的模型和博弈分析顯示,稅率、稽查、處罰、征管經費、稅收目標等因素對逃稅有決定性影響,抑制逃稅對策包括優(yōu)化稅法,政府支出符合納稅人偏好,提高稽查概率,嚴格懲罰,同時解決稅務人員的素質和激勵約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