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DSL技術概述
1. 1 DSL的由來
1. 1. 1 電信傳輸系統
1. 1. 2 從模擬PSTN到數字PSTN
1. 2 模擬本地環(huán)路的主要特點
1. 2. 1 雙絞線特性概述
1. 2. 2 用戶環(huán)路的結構
1. 3 DSL技術的發(fā)展
1. 3. 1 綜合業(yè)務數字網——ISDN
1. 3. 2 高比特率數字用戶線技術——HDSL
1. 3. 3 非對稱數字用戶線技術——ADSL與RADSL
1. 3. 4 甚高速數字用戶線技術——VDSL
1. 3. 5 各種不同DSL的性能匯總
1. 4 各種寬帶接入方法的比較
1. 4. 1 光纖到用戶
1. 4. 2 無線接入
1. 4. 3 衛(wèi)星通信
1. 4. 4 Cable Modem
1. 5 DSL標準簡介
第2章 數據通信的基本理論
2. 1 信息論概述
2. 1. 1 信息熵與信息量
2. 1. 2 信道容量理論
2. 1. 3 高斯噪聲信道的容量與“注水算法”
2. 2 數據通信的基本原理
2. 2. 1 數據通信的主要模塊
2. 2. 2 調制與解調
2. 2. 3 脈沖成形
2. 2. 4 傳輸信道的影響與信道均衡
2. 2. 5 前向到錯編碼. 交織. 擾碼
2. 2. 6 離散多音調制(DMT)
2. 2. 7 數據通信的雙工方式
2. 2. 8 ISO/OSI網絡體系和TCP/IP
第3章 HDSL和HDSL2技術
3. 1 HDSL概述
3. 1. 1 HDSL的起源
3. 1. 2 HDSL的線路編碼方式
3. 1. 3 HDSL的速率和參考時鐘
3. 2 HDSL接入網系統的參考模型
3. 2. 1 HDSL的主要功能模塊
3. 2. 2 HDSL的數據幀結構
3. 2. 3 數據在NTU和LTU之間傳輸的過程
3. 3 HDSL幀結構分析
3. 3. 1 HDSL幀的長度
3. 3. 2 三對線系統的幀結構
3. 3. 3 二對線系統的幀結構
3. 3. 4 一對線系統的幀結構
3. 3. 5 HDSL幀內比特分配
3. 4 HDSL嵌入式操作信道(EOC)
3. 5 HDSL的擾碼
3. 6 HDSL的傳輸媒質
3. 6. 1 DLL的物理特性
3. 6. 2 HDSL對DLL的最低要求
3. 6. 3 DLL的電氣特征
3. 7 HDSL的應用
3. 7. 1 ISDN的基群速率接入
3. 7. 2 基于2048 kbps速率的其他應用
3. 7. 3 部分時隙應用
3. 7. 4 系統不完整操作的應用
3. 8 HDSL的改進版——HDSL2
第4章 ADSL系統簡介
4. 1 ADSL概述
4. 1. 1 ADSL的起源
4. 1. 2 ADSL的定義和參考模型
4. 2 ADSL的技術特點
4. 3 ADSL系統構成
4. 3. 1 G. din標準的ADSL系統構成
4. 3. 2 G. lite標準的ADSL系統構成
4. 4 ADSL功能模塊與工作流程
4. 4. 1 ATU-C收發(fā)器參考模型
4. 4. 2 ATU-R收發(fā)器參考模型
4. 4. 3 ADSL的信號流程
4. 5 ADSL的傳輸能力
4. 5. 1 幾個重要的概念
4. 5. 2 普通數據傳輸的速率配置
4. 5. 3 ATM信元傳輸的速率配置
4. 6 電氣特性
第5章 ADSL收發(fā)器的實現
5. 1 ATU-C輸入和輸出接口V
5. 2 ATU-C數據幀結構
5. 2. 1 數據幀和數據碼元
5. 2. 2 幀的同步
5. 3 ATU-C擾碼. 糾錯和交織
5. 3. 1 擾碼器
5. 3. 2 前向糾錯編碼FEC
5. 3. 3 交織
5. 4 ATU-C中DMT調制的實現
5. 4. 1 載波排序
5. 4. 2 星座編碼
5. 4. 3 增益調整
5. 4. 4 DMT調制核心過程
5. 4. 5 循環(huán)前綴
5. 5 ATU-C的信號輸出特性. 下行頻譜響應
5. 5. 1 發(fā)送器動態(tài)范圍
5. 5. 2 下行發(fā)送器頻譜響應
5. 6 ATU-R輸入和輸出數據接口T
5. 7 ATU-R數據幀結構
5. 7. 1 數據碼元
5. 8 ATU-R中DMT調制的實現
5. 8. 1 子載波
5. 8. 2 離散傅里葉反變換(IDFT)調制
5. 8. 3 同步碼元
5. 8. 4 循環(huán)前綴
5. 9 ATU-R的上行發(fā)送器頻譜響應
5. 10 ADSL嵌入操作信道——EOC
5. 10. 1 EOC傳輸
5. 10. 2 EOC幀結構
5. 10. 3 EOC消息域
5. 10. 4 EOC協議
5. 11 比特交換和AOC信道
5. 11. 1 比特交換和AOC信道的意義
5. 11. 2 AOC信道協議
5. 11. 3 比特交換過程
5. 12 ADSL系統初始化
5. 12. 1 初始化的目的和過程
5. 12. 2 激發(fā)和應答過程
5. 12. 3 收發(fā)器訓練
5. 12. 4 信道分析
5. 12. 5 參數交換
第6章 VDSL系統簡介
6. 1 VDSL技術概述
6. 1. 1 VDSL的主要特點
6. 1. 2 VDSL的出現和發(fā)展
6. 2 VDSL的拓撲結構和工作流程
6. 2. 1 VDSL的拓撲結構
6. 2. 2 VDSL的工作流程
6. 3 VDSL的傳輸能力和使用頻帶
6. 3. 1 VDSL的傳輸能力
6. 3. 2 VDSL的使用頻帶
6. 4 VDSL的調制技術
6. 4. 1 CAP調制和SCM體系
6. 4. 2 DMT調制和MCM體系
6. 4. 3 CAP調制和DMT調制的比較
6. 5 VDSL系統的參考模型和描述
6. 5. 1 VDSL系統參考模型
6. 5. 2 VDSL協議模型
6. 5. 3 VDSL收發(fā)器結構概述
6. 6 VDSL的兼容性
第7章 VDSL的實現
7. 1 VDSL的TPS-TC層
7. 1. 1 TC層總體結構
7. 1. 2 TPS-TC層的構成
7. 2 MCM體系VDSL的PMS-TC層
7. 2. 1 PMS-TC層的功能模型
7. 2. 2 PMS-TC的接口說明
7. 2. 3 PMS-TC層的幀結構和成幀過程
7. 2. 4 PMS-TC層的模塊實現
7. 3 MCM體系VDSL的PMD層
7. 3. 1 PMD層的功能模型
7. 3. 2 功能模塊的實現和工作過程
7. 4 MCM體系VDSL的開銷控制信道VOC
7. 4. 1 VOC消息的結構
7. 4. 2 VOC傳輸協議
7. 4. 3 比特交換
7. 4. 4 快速交換
7. 4. 5 VOC小結
7. 5 MCM體系VDSL系統的初始化過程
7. 5. 1 初始化的目的和過程
7. 5. 2 SOC協議
7. 5. 3 握手過程
7. 5. 4 收發(fā)器訓練
7. 5. 5 信道分析和參數交換
7. 6 SCM體系VDSL的PMS-TC層
7. 6. 1 PMD幀結構
7. 6. 2 擾碼器
7. 7 SCM體系VDSL的PMD層
7. 7. 1 PMD層的功能模型
7. 7. 2 各功能模塊的實現和工作過程
7. 8 SCM體系的VOC信道
7. 8. 1 VOC消息類型
7. 8. 2 VOC消息傳輸協議
7. 8. 3 VOC消息的功能
7. 9 SCM體系VDSL系統的初始化
第8章 VDSL標準的幾個熱點問題
8. 1 頻帶分配問題
8. 1. 1 影響頻帶計劃的因素
8. 1. 2 頻帶計劃的確定過程
8. 1. 3 當前的頻帶計劃
8. 1. 4 頻帶計劃小結
8. 2 功率返回(PBO)方法的選擇問題
8. 2. 1 PBO簡介
8. 2. 2 PBO的主要方法
8. 2. 3 多種PBO方法兼容性問題
8. 2. 4 PBO方法的當前狀態(tài)
8. 3 MCM體系VDSL系統中的ADC問題
8. 3. 1 背景簡介
8, 3. 2 DMT系統中的ADC
8. 3. 3 12位ADC帶來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第9章 DSL系統性能分析與測試
9. 1 雙絞線信道建模
9. 1. 1 RLCG模型
9. 1. 2 ABCD模型
9. 1. 3 輸入阻抗. 傳輸函數
9. 2 DSL測試環(huán)路
9. 2. 1 ADSL測試環(huán)路
9. 2. 2 VDSL測試環(huán)路
9. 3 DSL系統的干擾分析
9. 3. 1 背景噪聲
9. 3. 2 串音干擾
9. 3. 3 無線電電磁干擾
9. 3. 4 脈沖噪聲
9. 3. 5 POTS
9. 4 DSL系統性能仿真
9. 5 DSL系統性能測試
9. 5. 1 ADSL性能測試簡介
9. 5. 2 VDSL性能測試簡介
第10章 XDSL產品和應用
10. 1 xDSL套片簡介
10. 1. 1 概述
10. 1. 2 ADSL典型套片分析
10. 1. 3 VDSL典型套片分析
10. 2 xDSL系列設備
10. 2. 1 HDSL設備
10. 2. 2 ADSL設備
10. 2. 3 DSL的局端設備——DSLAM
10. 3 ADSL接入網絡的應用
10. 3. 1 某市ADSL寬帶接入網絡總體要求
10. 3. 2 寬帶接入解決方案
10. 3. 3 實施方案
第11章 DSL的新熱點——VoDSL
11. 1 VoDSL簡介
11. 1. 1 什么是VoDSL
11. 1. 2 VoDSL的核心——話音和數據集成
11. 1. 3 VoDSL的市場
11. 2 VoDSL的主要優(yōu)點
11. 2. 1 VoDSL給用戶帶來的好處
11. 2. 2 VoDSL給網絡運營商帶來的好處
11. 3 VODSL網絡
11. 3. 1 VoDSL的端到端結構
11. 3. 2 VoDSL網絡配置
11. 4 DSL傳輸話音的技術
11. 4. 1 VoDSL使用的話音傳輸技術
11. 4. 2 VoATM技術
11. 4. 3 VoFR技術
11. 4. 4 VoIP
11. 4. 5 VoIP與VoFR及VoATM的比較
11. 5 語音壓縮和回聲對消
11. 5. 1 語音壓縮技術
11. 5. 2 傳真和話帶Modem
11. 5. 3 回聲對消技術
11. 6 VoDSL中信令的透明傳輸
11. 6. 1 帶內信令的透明傳輸
11. 6. 2 監(jiān)督信令的透明傳輸
11. 7 VoDSL網絡產品簡介
11. 7. 1 VoDSL套片
11. 7. 2 VoDSL的網絡設備
附錄A 調制. 解調與信道均衡
A. 1 調制與解調
A. 1. 1 希爾伯特空間與信號調制
A. 1. 2 信號星座
A. 1. 3 解調
A. 2 連續(xù)信息傳輸與ISI干擾
A. 2. 1 連續(xù)信息傳輸及其檢測
A. 2. 2 帶限信道與ISI分析
A. 3 Nyquist準則與脈沖成型
A. 3. 1 Nyquist準則
A. 3. 2 脈沖成型
A. 4 線性迫零均衡器
A. 4. 1 迫零均衡器的概念和實現
A. 4. 2 ZFE性能分析
A. 4. 3 ZFE的性能分析舉例
A. 5 最小均方誤差線性均衡器
A. 5. 1 最小均方誤差線性均衡器的概念和實現
A. 5. 2 MMSE-LE性能分析
A. 5. 3 MMSE-LE性能計算舉例
A. 6 分數間隔均衡器
A. 6. 1 分數間隔均衡器原理
A. 6. 2 FSE的實現與性能分析
A. 7 判決反饋均衡器
A. 7. 1 判決反饋均衡器的概念和特點
A. 7. 2 MMSE-DFE設計及性能分析
A. 7. 3 MMSE-DFE性能分析舉例
A. 7. 4 迫零DFE
A. 7. 5 Tomlinson預編碼器
A. 8 FIR均衡器
A. 8. 1 FIR MMSE-LE
A. 8. 2 FIR ZFE
A. 8. 3 FIR均衡器性能分析舉例
A. 8. 4 FIR DFE
附錄B 自相關函數的譜分解
B. 1 自相關函數及其D變換
B. 1. 1 D變換
B. 1. 2 自相關函數及其D變換
B. 1. 3 自相關函數的特性
B. 2 平穩(wěn)隨機過程的功率譜
B. 2. 1 功率譜的定義
B. 2. 2 Paxseval定理
B. 3 自相關函數的譜分解
B. 3. 1 自相關函數和功率譜的特性
B. 3. 2 自相關函數的可分解性
B. 3. 3 自相關函數的譜分解
B. 3. 4 自相關函數的逆的譜分解
附錄C 離散多音調制(DMT)
C. 1 多信道調制
C. 1. 1 多信道調制概述
C. 1. 2 基本的多音調制
C. 2 信道劃分
C. 2. 1 多輸入多輸出系統的Nyquist準則
C. 2. 2 模擬信道劃分
C. 2. 3 離散時間信道劃分
C. 2. 4 DMT和OFDM的劃分
C. 2. 5 結論
C. 3 并行信道的比特加載
C. 3. 1 并行信道的性能測量
C. 3. 2 并行信道比特分配的準則
C. 3. 3 加載算法
C. 3. 4 多信道調制舉例
C. 4 多信道信道辨識
C. 4. 1 概述
C. 4. 2 增益估計
C. 4. 3 噪聲譜估計
C. 4. 4 SNR計算
C. 5 DMT的時域均衡與頻域均衡
C. 5. 1 時域均衡概述
C. 5. 2 時域均衡器分析
C. 5. 3 頻域均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