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幸福中,任何等級的享受都不會缺少……在上帝的作品方面,每一部分的獨特價值都受到尊重,他用來對甚至是最低等的創(chuàng)造物的每一種能量火花予以尊重的這種持久注意力,顯示出他的驕傲,不亞于對不可測量的整體的和諧性顯示出的驕傲?!币虼?,事實上不僅這個世界是不完善的,并為完善而斗爭。而且這種最終的完善,當它到來時,將是大自然或上帝使之產生的所有具有可能性的形形色色的創(chuàng)造物的一種和諧性。在這個關于世界多樣性的觀點中,自發(fā)性而非模擬性被給予優(yōu)先的重視,從而改變了公認的有關大自然的觀點。在有關自然法則的體系中,大自然的概念意味著規(guī)律性、一致性、成熟性和終結性。但是,規(guī)律性和一致性暗示著模擬性,模擬性暗示著人為性,而依據多樣性的觀點,人為性是非自發(fā)的,因此是非自然的?,F(xiàn)在,大自然意味著它無視對稱性和平衡性,意味著它否認任何人為的、有意識安排的建議,意味著它是原始的,未加工的和不成熟的。自發(fā)性是依然保留他們自身的特性,未被文明的虛飾所腐蝕的”那些人所具備的天賦;而沒有珍視他們自身的個性,從一種文化跑到另一種文化,從一種文明跑到另一種文明的那些人則是無家可歸的寄生蟲,注定要出現(xiàn)人為狀態(tài)和失去創(chuàng)造性。赫爾德說:“以平靜的愉快心情愛他自己、他的妻子和孩子,像為他自己的生活那樣為他的部落做有限的事情,并為此感到喜悅的原始人,在我看來,是比那種對他的整個種類的幻影,即一個名稱的幻影的愛感到欣喜若狂的有教養(yǎng)的凡夫俗子更加真實的生命。原始人在他的棚屋中有為每個陌生者開放的空間,他以恬靜的仁慈將每個陌生者作為兄弟接待,并不問他來自何方。而空泛的世界主義的洶涌澎湃的心胸是一個不對任何人開放的棚屋。”這種對多樣性的強調,只是繼續(xù)和稍加修改了一種傳統(tǒng)觀點,這種傳統(tǒng)觀點,正如A.O.洛夫喬伊(A.O.Lovejoy)在他的經典著作《巨大的生物鏈》(TheGreatChainofBeing)(1936年)中所表達的那樣,已是自柏拉圖時代以來的歐洲思想領域中的一個重要題目。許多作家過去曾經指出,多樣性是創(chuàng)世紀的一個重要特性,因為上帝以他無限的善,在主觀意志上并未否認任何可能的創(chuàng)造物種類的生命,無論它如何低劣和卑微。而在這種最新的觀點變種中,由上帝意促的這種多樣性則開始意味著不僅每一種文化、每一種個性,具有一種獨特的不可比擬的價值,而且培育我們自身的特性,不使這些特性與其他特性混合或合并成為一種責任降臨到我們頭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按照道德去行動和推進世界的進步。施萊爾馬赫認為:“只有當人類在他目前的行為中意識到他的個性時,他才能保證在他的下一步行動中不違反這一個性,只有當他總是要求自己去審視整個人類,用他自己的個性表達去對抗每一個其他可能的個性表達,他才能保持他的獨特的個性意識?!?/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