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將中華民族三千年來的歷史,高度概括為:近二十年來的歷史在深圳,一百年來的歷史在上海,五百年來的歷史在北京,一千年來的歷史在陜西,而三千年來的歷史則在山西,這一論點雖有失偏頗,但也還是有點道理的。的確,從春秋時代起,在近三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山西對全國,特別是對河漢、江淮間的廣大地區(qū),是十分重要的。這主要和它“表里山河”、“最為完固”(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的地理形勢有關。在歷史上曾作為中原的屏障而保護過人民的生命、生產,也常作為封建王朝的重鎮(zhèn)而成為維護統(tǒng)治者政權之支柱。上古時代的堯、舜、禹,活動的區(qū)域大部分在山西;春秋時的晉,“五霸”之一;秦國歷時數(shù)代,才掃清晉國及其他國家,進而一統(tǒng)天下;大唐三百年基業(yè),起于三晉。山西的文物古跡、山川名勝,從南至北,比比皆是,數(shù)不勝數(shù)。為了推動山西的歷史文化研究工作,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山西,關注山西,我們策劃了這套“三晉文存”叢書。文學是形象化的歷史,透過這部叢書,可以窺見三晉的歷史,也可追尋到三晉文明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