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音樂歌唱藝術與實踐

歌唱藝術與實踐

歌唱藝術與實踐

定 價:¥16.00

作 者: 趙淑云編著
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走進音樂 大學生音樂修養(yǎng)叢書
標 簽: 歌唱法

ISBN: 9787308027977 出版時間: 2001-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1cm 頁數: 325頁 字數:  

內容簡介

  第三章風采各異的演唱風格古今中外,傳統(tǒng)音樂、民族音樂、通俗音樂這三種音樂在世界各國的音樂生活中都是客觀存在的,就如我國古代有“雅樂”、“俗樂”,國外有歌劇,也有爵士樂。因為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知識結構都是多層次的,審美意識也是千差萬別的。因此,對音樂文化來說,簡單的、復雜的、通俗的、高雅的各種層次的音樂必然為社會各個階層所喜愛。各種音樂互相補充,共同促進,共同發(fā)展,這在以后仍然會這樣。當前,隨著時代的前進,生活步伐的不斷演化,各種類型的演唱風格應運而生,而且會變得越來越絢麗多彩。演唱風格即歌唱的藝術特色、風貌、格調。風格是一條河,它代表著一條歷史的長或短的河流,是有其淵源傳統(tǒng)的。下面我們分別來談談通俗演唱風格、美聲西洋演唱風格、民族演唱風格的各自特征與風采。一、雅俗共賞的通俗演唱1.通俗演唱風格的起源。它源于歐美的流行音樂,如爵士樂、搖滾樂、鄉(xiāng)村歌曲、迪斯科等等。它產生于人民中間,因此具有群眾性、即興性、生活性、創(chuàng)造性等鮮明的特點,很容易被廣大群眾所理解和接受,具有很強的自娛性。2.“以情為主”是通俗演唱風格的主要特點。這種風格的演唱非常注重感情的抒發(fā)流露、歌聲的自然親切、形式的輕松活潑、吐字的真切清晰,感情時而纏綿細語,時而奔放、熱烈,具有“傾訴性”和“宣泄性”。它使演唱者和聽眾之間縮短距離,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和感情上的交流。這種演唱風格特別受青年人的喜愛,因為青年人富有朝氣、有活力、有幻想、富于沉思。而通俗演唱正具有熱情奔放、有時代氣息、有時代節(jié)奏的特點,正好適合年輕人的口味。這種風格的演唱,要求歌手有良好的樂感,具有個性和表現歌曲的風格特點的能力,并善于通過歌唱和聽眾產生交流。這些歌手有的學過聲樂,但更多的沒有受過專業(yè)訓練,只是憑著他們良好的音樂感覺和表現能力,以極強的模仿力來演唱的。所以很多的通俗歌手不是先學再唱,而是先唱出來再學習的。3.通俗演唱風格的技巧。這種唱法技巧不復雜,對嗓音的要求也不那么嚴格。它不太強調歌手音域的寬廣、音量的強大和音色的華美。這種演唱,往往要借助麥克風等電聲設備,較多地使用輕聲、氣聲、半聲、真聲等發(fā)音法。所以這種演唱不是無法無章的,它有著自身的特點和方法技巧。但作為演唱,基本的要求是共同的,如氣息的勻調,起音的舒展,聲音的流暢,位置的恰當,吐字的清晰,感情的真摯,這就像是體操運比賽中的規(guī)定動作。那么,通俗演唱中的“自選動作”又有哪些呢?這里簡單地向大家介紹一些:(1)采用輕聲、氣聲唱法。輕聲唱就是演唱時只用一點點聲音,但達到那種喃喃細語傾吐心聲溫存纏綿的傳情效果,例如《小城故事》、《大約在冬季》、《月朦朧》等。氣聲唱法就是用氣息的嘆息聲來加強歌唱表現力的一種方法。歌唱家李谷一在20世紀80年代初演唱的電影歌曲,如《小花》中的《妹妹找哥淚花流》、《絨花》,還有歌曲《鄉(xiāng)戀》中的唱法,就是用氣聲唱法來表現的,深化了歌聲中的感嘆、傷懷,敘述非常自然且具有感染力。(2)節(jié)奏處理法。演唱時有意使某些音推遲出現或提前出現,這樣歌唱時富有一種語言韻律的美感,例如韋唯演唱的《愛的奉獻》中的第一、二句中的“這是愛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中的“喚”字和“獻”字,都是比原節(jié)奏推遲唱出的。青年朋友們在平時的傾聽中稍加注意就可以發(fā)現很多。(3)采用真聲呼喊式的演唱方法。這種唱法往往運用自然的本嗓且充滿激情,最典型的是劉歡演唱的歌曲,如《心中的太陽》及電視劇《水滸》中的《好漢歌》等均采用這種呼喊性的唱法來渲染和加強歌曲的氣氛。有的時候,根據情景的需要,也運用哭腔,如通俗歌曲《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及電影歌曲《角落之歌》的演唱。(4)采用裝飾音、滑音、顫音、倚音等手段來加強語言的韻律和韻味,這也是通俗演唱風格常常采用的獨特技巧,頗具藝術感染力和風味。如在歌曲《綠島小夜曲》、《采檳榔》等民謠性的歌曲中尤為適合。4.通俗演唱風格的表現力。通俗演唱的風格非常注重個性的體現與發(fā)展,因此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風格類別和各種流派。從類型、內容上來分可分為抒情型、歌謠型(即民歌、小調型)、勁歌型(爵士搖滾型)、呼喊型。從風格派別來分可分為古樸、風韻的民謠風格,如李玲玉、鄧麗君等;稚真、浪漫的純情風格,如楊鈺瑩、伊能靜等;個性鮮明的寫真風格,如解曉東、趙傳等;蒼勁有力的搖滾風格,如崔健、孫國慶、騰格爾等。如此多樣的風格類別,使通俗歌曲和此種演唱風格的表現力極為豐富,使通俗舞臺流光溢彩。二、多姿多彩的民族演唱1.民族演唱風格的起源。這種唱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在我國民間歌手、地方戲曲、曲藝、說唱等傳統(tǒng)唱法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民族唱法風格植根于中國的土壤,由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它體現了中華民族藝術的特點,演唱中具有一種符合民族欣賞習慣和審美習慣的質樸感和親切感,具有民族的氣質和感情,容易被我國群眾所接受,有著強大的生命力。2.“以字為主”是民族演唱風格的主要特點。這種演唱特別強調演唱時吐字及韻味的風格,強調“以字帶聲”、“字正腔圓”、“字里傳情”、“依字行腔”、“腔隨字走”等。民族唱法有一整套咬字吐字的方法,如“五音四呼”、“齊開撮合”、字頭、字腹、字尾等等。這些方法均來自于戲曲。所以說學點戲曲對于歌唱者來說是非常有益的。我國很多歌唱家都是學過戲曲的,如郭蘭英、李谷一、李玲玉等等。民族演唱風格的另一個鮮明的特點是音色明亮甜美,就是我們常說的“圓(圓潤)”、“甜(甜美)”、“脆(清脆)”、“美(柔美)”、“水(水靈)”,因此深為國人所喜聞樂見。3.民族演唱風格的表現力。由于我國地域寬廣,民族眾多,因此各地、各民族的風土人情、演口昌內容均不相同,形成了絢麗多彩的演唱風格。有的熱情奔放,有的委婉深情,有的活躍風趣,有的甜美動人。北方歌高亢明快,如歌曲《牧歌》、《駿馬奔馳保邊疆》,南方曲委婉甜美,如《茉莉花》、《太湖美》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民族演唱風格在保留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在聲音技巧上借鑒了外國聲樂藝術中科學的發(fā)聲、共鳴、氣息等方法,使民族演唱風格的藝術表現力和技巧不斷提高,形成中國民族聲樂學派,代表人物有中央音樂學院的金鐵林教授和著名歌唱家吳雁澤等。縱觀民族唱法的發(fā)展歷史,我們說新中國成立前唱的是小曲,例如《天涯歌女》、《四季歌》等;新中國成立后唱的是新民歌,如《跑馬溜溜的山上》、《茉莉花》;60年代則揉進了戲曲,創(chuàng)作了中西結合的新歌劇《江姐》、《洪湖赤衛(wèi)隊》等;80年代則融進了美聲唱法的力度和氣勢,如《我們是黃河泰山》、《小白楊》等。大家熟悉的歌唱家董文華、彭麗媛、蔣大為、李雙江、殷秀梅等均為民族演唱風格的典范,不僅深受國內觀眾喜愛,也贏得國外專家和聽眾的好評,在中國歌壇上取得了光彩照人的地位?!?/div>

作者簡介

  趙淑云,女(1946~),浙江杭州人,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歌唱的基礎知識與訓練方法》、《在音符之外》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歌唱藝術的魅力
一、歌唱藝術的特點
二、歌唱藝術的表現力
三、歌唱藝術的審美
第二章各具特色的人聲類別及表演形式
一、人聲的類別及特征
二、豐富多彩的演唱形式
三、絢麗高雅的合唱藝術
四、合唱曲選及演唱提示
第三章風采各異的演唱風格
一、雅俗共賞的通俗演唱
二、多姿多彩的民族演唱
三、規(guī)范嚴謹的美聲演唱
第四章色彩斑斕的聲樂體裁
一、常見的聲樂體裁
二、西洋古典音樂中常見的聲樂體裁
三、關于藝術歌曲
第五章源遠流長的中外民歌
一、中國民歌
二、外國民歌
第六章歌唱發(fā)聲的基礎知識與訓練方法
一、歌唱發(fā)聲器官的組成
二、歌唱的姿勢
三、歌唱的呼吸
四、歌唱的發(fā)聲
五、歌唱的共鳴
六、歌唱的咬字吐字
第七章歌唱的發(fā)聲練習及練習曲
一、歌唱發(fā)聲練習的目的和要求
二、歌唱發(fā)聲練習的步驟
三、歌唱發(fā)聲練習的起音
四、歌唱發(fā)聲練習曲
第八章歌唱的藝術處理
一、內涵的理解
二、意境的想像
三、聲音的運用
四、風格的掌握
五、韻味的體現
六、藝術的處理
七、忘我的演唱
……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