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是中國新文學餐上一位重要的小說作家,他是中國現代浪漫主義抒情小說的重要開拓者。他的文學作品開辟了一個自我暴露的新的題材領域,在青年知識分子中產生了具大的影響。作為一個詩人與理想主義者的郁達夫,是‘五四’巨匠之一……只有那些沒有性靈的,從未和他真正接近的人,才會從達夫的生活的表面去作評價。如果是接近他的和讀過他的作品的,會明白達夫對生活是何等嚴肅,他對人類是何等熱愛!達夫死了!他的一生是一篇富麗悲壯的史詩,是中國文藝界一筆大大的損失!郁達夫(1996.12.7-1945.9.17),原名郁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1911年起開始創(chuàng)作舊體詩,并向報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學預科,因參加學潮被校方開除。1914年7月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科后開始嘗試小說創(chuàng)作。1919年人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1921年6月,與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等人醞釀成立了新文學團體創(chuàng)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沉淪》問世,在當時產生很大影響。1922年3月,自東京帝國大學畢業(yè)后歸國。5月,主編的《創(chuàng)造季刊》創(chuàng)刊號出版。7月,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發(fā)表。1923年至1926年間先后在北京大學、武昌師大、廣東大學任教。1926年底返滬后主持創(chuàng)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編《創(chuàng)造月刊》、《洪水》半月刊,發(fā)表了《小說淪》、《戲劇論》等大量文藝論著。1928年加入太陽社,并在魯迅支持下,主編《大眾文藝》。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立,為發(fā)起人之一。12月,小說《遲桂花》發(fā)表。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寫了大量山水游記和詩詞。1936年任福建省府參議。1938年,赴武漢參加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的抗日宣傳工作,并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成立大會上當選為常務理事。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編《星洲日報》等報刊副刊,寫了大量政論、短評和詩詞。1942年,日軍進逼新加坡,與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蘇門答臘的巴爺公務,化名趙廉。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軍憲兵殺害。著作書目:《沉淪》(短篇小說集)1921,泰東;《蔦蘿集》(小說、散文合集)1923,泰東;《小說論》(理論)1926,光華;《文藝論集》(理論)1929,光華;《戲劇論》(理論)1926,商務;《寒灰集》(《達夫全集》第1卷)1927,創(chuàng)造社;《文學概說》(理論)1927,商務;《日記九種》1927,北新;《雞肋集》(《達夫全集》第2卷)1927,創(chuàng)造社;《過去集》(《達夫全集》第3卷)1927,開明;《孤獨者的愁哀》(戲劇集)1927,創(chuàng)造社;《迷羊》(中篇小說)1928,北新;《奇零集》(《達夫全集》第4卷)1928,開明;《達夫代表作》(小說、散文合集)1928,上海春野書店;1930,現代;《敝帚集》(達夫全集》第5卷)1928,現代;《在寒風里》(小說、散文合集)1929,廈門世界文藝書社;《薇蕨集》(《達夫全集》第6卷)193O,北新;《她是一個弱女子》(中篇小說)1932,湖風;《仟余集》(小說、散文合集)1933,天馬;《達夫自選集》(小說、散文合集)1933,天馬;《斷殘集》(《達夫全集》第7卷)1933,北新;《浙東景物紀略》(散文集)1933,浙江鐵路局;《屐痕處處》(散文集)1934,現代;《達夫日記集》1935,北新;《達夫短篇小說集》(上下冊)1935,北新;《達夫游記》(散文集)1939,創(chuàng)造社;《達夫散文集》1936,北新;《閑書》(散文集)1936,良友;《我的懺悔》(散文集)1936,良友;《藤十郎的戀》(劇本)1937,上海文化書局;《郁達夫文集》(小說、散文合集)1948,春明;《達夫詩詞集》1948,廣州宇宙風社;《郁達夫游記》(散文集)1948,上雜;《郁達夫選集》(小說、散文合集)1951,開明;1954,人文;《郁達夫南游記》(散文集)1956,香港世界書局;《郁達夫選集》(小說、散文、政論合集)1959,人文;《郁達夫詩詞鈔》1962,香港上海書局;《達夫文藝論文集》(1—3卷)1978,香港港青出版社;《郁達夫詩詞抄》1981,浙江人民;《郁達夫文集》(1一12冊)1982一1984,花城;《達夫書簡》1982,天津人民;《郁達夫游記集》(散文集)1982,浙江人民;《郁達夫抗戰(zhàn)詩文抄》1982,福建人民;《郁達夫致王映霞書簡》l982,天津人民;《郁達夫小說集(上下冊)1983,浙江文藝;《郁達夫日記集》1984,陜西人民;《郁達夫散文選集》1985,上海文藝;《郁達夫散文集》1985,浙江文藝;《郁達夫文選集》1985,浙江文藝;《郁達夫日記集》1986,浙江文藝;《沉淪》(短篇小說集)1986,百花;《郁達夫書信集》1987,浙江文藝;《沉淪.迷羊》(短篇小說集)1988,人文。郁達夫的小說是始終處于變動不居的狀態(tài)中的。從反道德的性的苦悶起步,他的小說也時時把性的苦悶延伸到生的苦悶、社會的苦悶與時代的苦悶中來。于是民族的屈辱,蒼涼的祖國危亡意識,和弱國子民卑微心態(tài),便不時的潛露出來。郁達夫的詩歌,絕大多數是舊體詩詞,其中不乏優(yōu)秀之作。這些舊體詩歌,雄渾瑰麗,佳句迭出,既閃爍著中國古典詩歌的神韻,又流動著新鮮濃烈的現代生活氣息,為這位現代作家贏得了令人艷羨的顯赫詩名。這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也是稀有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