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安徽績溪人。初名詞糜,原名洪駐,字適之。早年就學于上海中國公學。1910年赴美,先入康乃爾大學學農科,后轉哥倫比亞大學專治哲學。為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的學生。從1916年為起提倡文化學改革。獲博士學位后于1917年回國,在北京大學任教。曾參加過編輯《新青年〉力倡新文學運動,成為當時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后主張考據的研究方法,在學術界極有影響,1922年宣揚“好人政府”的主張。后曾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先后參與創(chuàng)辦〈每周評論〉、〈努力周報〉。1932年創(chuàng)辦〈獨立評論〉。1938年出任駐美大使。1942年回國后行政院高等顧問??谷諔?zhàn)爭勝利后曾任北京大學業(yè)校長。1949年移居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