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與方法
第一節(jié) 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一、宏觀經濟學
二、微觀經濟學
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第二節(jié) 實證經濟學與規(guī)范經濟學
一、實證經濟學
二、規(guī)范經濟學
三、實證經濟學與規(guī)范經濟學
第二章 消費理論與供求均衡
第一節(jié) 邊際效用與消費者剩余
一、欲望與經濟學
二、效用與邊際效用
三、消費者剩余
第二節(jié) 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
一、需求與需求價格
二、供給與供給價格
三、均衡價格與均衡
第三節(jié) 彈性理論
一、彈性
二、需求彈性
三、供給彈性
四、蛛網理論
第四節(jié) 無差異曲線與消費者均衡
一、序數(shù)效用
二、無差異曲線與邊際替代率
三、消費者均衡
第五節(jié) 消費行為與消費函數(shù)理論
一、消費者行為
二、消費函數(shù)與儲蓄函數(shù)
三、消費函數(shù)理論
四、消費結構與恩格爾系數(shù)
第三章 生產理論與廠商均衡
第一節(jié) 生產函數(shù)和等產量曲線
一、生產函數(shù)
二、等產量曲線
三、生產要素的替代
四、生產要素組合與擴展線
第二節(jié) 機會成本與生產可能性曲線
一、機會成本
二、生產可能性曲線
三、邊際轉換率
第三節(jié) 成本、產量與收益分析
一、成本
二、產量
三、收益
四、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原則
五、規(guī)模經濟
第四節(jié) 廠商均衡理論
一、完全競爭條件下的廠商均衡
二、完全壟斷條件下的廠商均衡
三、壟斷競爭條件下的廠商均衡
四、寡頭壟斷條件下的廠商均衡
五、市場類型比較
第四章 交換最優(yōu)與生產最優(yōu)
第一節(jié) 交換、貨幣與交易成本
一、交換
二、貨幣
三、交易成本
第二節(jié) 交換最優(yōu)條件與生產最優(yōu)條件
一、交換最優(yōu)條件
二、生產最優(yōu)條件
三、交換最優(yōu)條件與生產最優(yōu)條件的結合
四、帕累托最優(yōu)境界與經濟效率
第三節(jié) 關于經濟效率的數(shù)理推導
一、帕累托交換最優(yōu)
二、帕累托生產最優(yōu)
三、帕累托總體最優(yōu)條件
四、競爭均衡與帕累托最優(yōu)
第五章 收入分配
第一節(jié)生產要素價格的均衡
一、收入分配與要素價格決定的一般原理
二、邊際收益產量與邊際生產力
三、完全競爭條件下生產要素價格的均衡
第二節(jié) 工資、利息、地租、利潤的決定
一、工資的決定
二、利息的決定
三、地租的決定
四、利潤的決定
第三節(jié) 公共產品與收入分配
一、市場失靈
二、政府的職能
三、政府收入與支出
四、洛倫茨曲線與基尼系數(shù)
第六章 商品市場中的國民收入均衡
第一節(jié) 國民收入的核算
一、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二、國內生產總值(GDP)
三、國民收入核算中的五個重要總量指標
四、國民收入核算的缺陷與糾正
第二節(jié) 兩部門經濟中的國民收入均衡
一、存量與流量
二、兩部門經濟中的國民收入均衡
第三節(jié) 部門擴展與國民收入均衡
一、三部門經濟中的國民收入均衡
二、四部門經濟中的國民收入均衡
三、商品市場中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的一般化
第四節(jié) 國外部門的作用
一、匯率確定
二、國外部門影響
三、國外部門影響向本國的“傳遞”
四、對外均衡
第七章 商品市場均衡與貨幣市場均衡:IS-LM模型
第八章 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均衡
第九章 經濟增長與宏觀調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