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寫作的短篇小說,至近代已經式微,能夠流傳的名篇佳作似不多見。與之對比鮮明的則是現代短篇小說的興盛,奠定其地位的是魯迅的(狂人日記》。它的出現使短篇小說的面貌大變。作為小說家的魯迅,其成就多體現于短篇小說中。因此,魯迅入選的作品最多,他的博大和深刻,至今仍被不斷地闡發(fā)著。郁達夫、廢名、沈從文、趙樹理、孫犁、汪曾祺、張潔、白先勇等都是短篇小說的名家,因此,他們也自然成了選家的主要對象。這一文體顯然是獨具魁力的。寫作短篇的小說家最多,其經典性的作品自然也多,這兩卷選本是不可能將其包容的?,F代文學三十年,短篇小說的色彩紛呈,說是“爭奇斗艷”并不夸張,作家似都懷珠握工,路數各異,使這一時代的短篇創(chuàng)作形成了一個高峰; 70年代末期,短篇小說首先“突圍”成功,子80年代的文學繁榮來說功不可沒。1978年,我國首先為短篇小說建立了評獎制度,激勵、引導了這一文學體裁的進一步繁榮和發(fā)展。當然,選家與國家評獎不同。事實上,有許多重要作品沒有獲獎,但這并不妨礙它的流傳,這亦如畢基初的《魔鬼的紙牌》,它雖鮮為提及,但卻能經久不衰,在資料相當困難的情況下,我們仍努力將其選入。從選取的標準來說,短篇與中篇的情況一樣,不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