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托孤,十歲太子朱翊鈞登基,年號“萬歷”。內閣元輔張居正“慨然以天下為己任”,精心輔佐少年天子讀書習政,在慈圣皇太后的支持下,于吏治、國防、賦稅、交通、書院諸方面大刀闊斧推行“萬歷新政”……萬歷五年,居正父病故江陵,保守派據祖制福元輔回籍丁憂三年,朝野轟動。張居正和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馮保聯(lián)手謀劃,促成皇上“奪情”之局。十五歲的皇帝大婚后,奉太后之命又冊封九嬪,河北大興民女鄭玉簫在選美中脫穎而出,成為皇上相愛終身的寵妃。十年改革,“海內肅清,四夷臣服。太倉粟可支數(shù)年,太仆寺積金四百余萬”。張居正之權勢如日中天。少年天子在內監(jiān)誘惑下干了荒唐事,皇太后動怒,命元輔代書《罪已詔》頒告天下。從此,皇上對張居正和馮保埋下忌恨的種子。張居正“工于謀國,拙于謀身”,幾番引退而不能,積勞成疾,在大地震中病逝于京城太師府中,享年五十八歲。與此同時,戚繼光用計平定了遼東明軍叛亂?;噬嫌H政,朝綱獨斷,保守勢力力反攻倒算。在鄭妃和宦官影響下,皇上下旨查抄張家,軟禁馮保于南京孝陵,拱衛(wèi)京都的一代名將戚繼光被調往廣東?;噬嫌⑧嵸F妃之子常洵為太子,遭到皇太后和內閣、六部一致反對。從此,后直居深宮不上朝,沉溺酒色財氣,“國本之爭”長達二十年之久。為爭皇位,鄭貴妃及死黨策劃了明史著名的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和“移宮案”。關外努爾哈赤崛起,明軍節(jié)節(jié)敗退;關內民變嘩變此起彼伏,撼動王朝根基。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在位四十八年的神宗駕崩乾清宮。東宮太子朱常洛繼位后撥亂反正,為一代名相張居正平反昭雪,可悲的是他才當了二十九天皇帝,便被“紅丸”奪去性命。朱翊鈞、朱常洛恩怨父子、兩代君王靈柩同堂,史所罕見。父子各自葬入生前自己營造的天壽山陵寢,即今人稱為“十三陵”的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