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初稿曾經用田恭《語音學常識》的名義,在《中國語文》上,從1954年1月到1955年5月連載了14期。現在又重加修訂、增刪,編成這本小書。從1934年我到北京大學教書以來,曾經開過好幾次語音學的課,但是始終沒有編成過完整的講義或教本。直到1952年秋季,我和王均同志在北京大學語言專修科合開語音學,才打算把歷年積累下來的資料增訂補充分工合作地編成一本教科書,為培植青年同志打下一個基礎。這本書就是實現這一部計劃的成果。這本書的體例是應用語音學的一般原理,聯(lián)系中國語言的具體實際,所舉的例子以普通話為主,普通話沒有的然后舉各地方言,漢語沒有的再舉兄弟民族的語言,為補充中國語言所沒有的音,或為比較上的便利,才引用一些外國語言的例子,以資參證。關于語音學理論方面盡量采用蘇聯(lián)的先進學說,同時也吸收了其他各國語音學著作中一些好的部分。在我們合作的過程中,我害了相當長期的慢性病,王均同志出的勞力比較多;后來王均同志參加壯文工作隊,又由王輔世同志幫忙起草了“語音的變化”一章。每期付印前我雖然都參加修改,最后也把全稿重看了兩三遍,但是還恐怕難免有些疏漏、甚至錯誤的地方沒來得及一一改正或完全一律化。希望讀者們發(fā)現這些地方隨時加以指正,我們將一致地誠懇感謝。原定計劃本來還想補寫“調查語言和方言的方法”一章,因為付印時間促迫,我們一時又不能交卷,只好等再版時追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