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 1 電路和電路模型
1. 1. 1 電路
1. 1. 2 理想電路元件
1. 1. 3 電路模型
1. 2 電流. 電壓及其參考方向
1. 2. 1 電流及其參考方向
1. 2. 2 電壓及其參考方向
1. 2. 3 電位
1. 3 電功率和電能
1. 4 電阻元件和歐姆定律
1. 5 電壓源和電流源
1. 6 基爾霍夫定律
1. 6. 1 基爾霍夫電流定律(KCL)
1. 6. 2 基爾霍夫電壓定律(KVL)
第2章 直流電阻電路的分析計算
2. 1 電阻的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
2. 1. 1 等效網絡的定義
2. 1. 2 電阻的串聯(lián)
2. 1. 3 電阻的并聯(lián)
2. 1. 4 電阻的串. 并聯(lián)
2. 2 電阻的星形連接與三角形連接的等效變換
2. 3 兩種實際電源模型的等效變換
2. 4 支路電流法
2. 5 網孔法
2. 6 節(jié)點電壓法
2. 7 疊加定理
2. 8 戴維南定理
2. 9 含受控源電路的分析
2. 9. 1 受控源
2. 9. 2 含受控源電路的分析
第3章 電感元件與電容元件
3. 1 電容元件
3. 1. 1 電容元件的基本概念
3. 1. 2 電容元件的u-i關系
3. 1. 3 電容元件的儲能
3. 2 電容的串. 并聯(lián)
3. 2. 1 電容器的并聯(lián)
3. 2. 2 電容器的串聯(lián)
3. 3 電感元件
3. 3. 1 電感元件的基本概念
3. 3. 2 電感元件的u-i關系
3. 3. 3 電感元件的儲能
第4章 正弦交流電路
4. 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4. 1. 1 正弦交流電的三要素
4. 1. 2 相位差
4. 2 正弦量的有效值
4. 2. 1 有效值的定義
4. 2. 2 正弦量的有效值
4. 3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4. 3. 1 復數(shù)及四則運算
4. 3. 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4. 4 正弦電路中的電阻元件
4. 4. 1 電阻元件上電壓與電流的關系
4. 4. 2 電阻元件上電壓與電流的相量關系
4. 4. 3 電阻元件的功率
4. 5 正弦電路中的電感元件
4. 5. 1 電感元件上電壓和電流的關系
4. 5. 2 電感元件上電壓和電流的相量關系
4. 5. 3 電感元件的功率
4. 6 正弦電路中的電容元件
4. 6. 1 電容元件上電壓與電流的關系
4. 6. 2 電容元件上電壓與電流的相量關系
4. 6. 3 電容元件的功率
4. 7 基爾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4. 7. 1 相量形式的基爾霍夫電流定律
4. 7. 2 相量形式的基爾霍夫電壓定律
4. 8 復阻抗. 復導納及其等效變換
4. 8. 1 復阻抗與復導納
4. 8. 2 復阻抗與復導納的等效變換
4. 9 RLC串聯(lián)電路
4. 9. 1 電壓與電流的關系
4. 9. 2 電路的性質
4. 9. 3 阻抗串聯(lián)電路
4. 10 RLC并聯(lián)電路
4. 10. 1 阻抗法分析并聯(lián)電路
4. 10. 2 導納法分析并聯(lián)電路
4. 10. 3 多阻抗并聯(lián)
4. 11 正弦交流電路的相量分析法
4. 11. 1 網孔電流法
4. 11. 2 節(jié)點法
4. 12 正弦交流電路的功率
4. 12. 1 瞬時功率p
4. 12. 2 有功功率p
4. 12. 3 無功功率Q
4. 12 4 視在功率S
4. 12. 5 功率三角形
4. 13 功率因數(shù)的提高
4. 13. 1 提高功率因數(shù)的意義
4. 13. 2 提高功率團數(shù)的方法
4. 14 諧振
4. 14. 1 串聯(lián)諧振
4. 14. 2 并聯(lián)諧振
第5章 三相正弦交流電路
5. 1 三相電源
5. 1. 1 三相對稱正弦交流電壓
5. 1. 2 三相電源的星形(Y)連接
5. 1. 3 三相電源的三角形(△)連接
5. 2 三相負載
5. 2. 1 負載的星形(Y)連接
5. 2. 2 負載的三角形(△)連接
5. 3 對稱三相電路的分析計算
5. 3. 1 對稱星形電路的特點
5. 3. 2 對稱三根電路的一般解法
5. 4 不對稱三相電路的分析計算
5. 4. 1 位形圖
5. 4. 2 中點電壓法
5. 5 三相電路的功率
5. 5. 1 三相電路的有功功率. 無功功率. 視在功率和功率因數(shù)
5. 5. 2 對稱三相電路的瞬時功率
第6章 互感電路
6. 1 互感與互感電壓
6. 1. 1 互感現(xiàn)象
6. 1. 2 互感系數(shù)
6. 1. 3 耦合系數(shù)
6. 1. 4 互感電壓
6. 2 同名端及其判定
6. 2. 1 同名端
6. 2. 2 同名端的測定
6. 2. 3 同名瑞原則
6. 3 具有互感電路的計算
6. 3. 1 互感線圈的串聯(lián)
6. 3. 2 互感線圈的并聯(lián)
6. 4 空芯變壓器
第7章 非正弦周期性電流電路
7. 1 非正弦周期量及其分解
7. 2 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中的有效值. 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7. 2. 1 有效值
7. 2. 2 平均值
7. 2. 3 平均功率
7. 3 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的計算
第8章 線性電路的過渡過程
8. 1 換路定律與初始條件
8. 1. 1 過渡過程的概念
8. 1. 2 換路定律
8. 1. 3 初始值的計算
8. 2 一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8. 2. 1 RC串聯(lián)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8. 2. 2 RL串聯(lián)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8. 3 一階電路的零狀態(tài)響應
8. 3. 1 RC串聯(lián)電路的零狀態(tài)響應
8. 3. 2 RL串聯(lián)電路的零狀態(tài)響應
8. 4 一階電路的全響應
8. 5 一階電路的三要素法
8. 6 RLC串聯(lián)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第9章 磁路與鐵芯線圈
9. 1 鐵磁性物質
9. 1. 1 鐵磁性物質的磁化
9. 1. 2 磁化曲線
9. 1. 3 鐵磁性物質的分類
9. 2 磁路和磁路定律
9. 2. 1 磁路
9. 2. 2 磁路定律
9, 2. 3 磁路的歐姆定律
9. 3 簡單直流磁路的計算
9. 4 交流鐵芯線圈及等效電路
9. 4. 1 電壓. 電流和磁通
9. 4. 2 磁滯和渦流的影響
9. 4. 3 交流鐵芯線圈的等效電路
9. 4. 4 伏安特性和等效電感
9. 5 電磁鐵
9. 5. 1 直流電磁鐵
9. 5. 2 交流電磁鐵
9. 5. 3 交流電磁鐵的特點
附錄 常用電工儀表簡介
附錄A 常用電工指示儀表的一般知識
附錄B 常用指示儀表的工作原理
附錄C 電流. 電壓的測量
附錄D 電功率的測量
附錄E 電阻的測量
習題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