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性道德人格教育》力圖建構一個概念系統(tǒng):個體主體性、個體道德(人格、道德人格)、主體性道德人格、主體性道德人格教育,它們雖非遞進的關系,但有著內在的關聯。這一概念系統(tǒng)力圖凸顯在現時代社會與個人關系之中個體主體性的獨特價值和內涵。本文認為,教育學應該從個性的角度來理解主體性。個體主體性的內在規(guī)定性為:自主性、能動性和超越性。主體性道德人格教育,作為主體性教育的深化與具體化,表達的是一種價值理想,和在應然的意義上,對道德教育所作的價值追求。作者認為,主體性道德人格是現時代中國社會的理想人格。市場經濟呼喚主體性道德人格的生成與確立,因而為主體性道德人格教育提供了社會基礎;在“物的依賴”的時代,主體性道德人格教育也肩負著對人的物化的抗拒;社會發(fā)展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個人自由全面的發(fā)展,而主體性道德人格的確立是現時代個人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核心;無論是說“人性向善”,還是“人性趨善”,都與本文所說的“人性本善”是同一個意思,因為它們都只是價值判斷、價值追求和價值預設,而不是一個事實判斷、事實命題?!叭诵员旧啤弊鳛橹黧w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價值預設,在理論上使個體的主體性道德人格的生成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