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電子系統(tǒng):一個世紀的發(fā)展歷程 1
1.1 電子器件:概述 2
1.1.1 二極管 2
1.1.2 真空三極管 3
1.1.3 晶體管和集成電路 5
1.2 無線通信:新的時代 6
1.2.1 電子調諧 7
1.2.2 真空管電路 8
1.2.3 超外差式接收機 9
1.3 電報和電話:廣域連接 10
1.3.1 電報 10
1.3.2 基本電話系統(tǒng) 11
1.3.3 模擬電話信號 12
1.3.4 數(shù)字電話系統(tǒng) 13
1.4 電視:時間相關的可視圖像 14
1.4.1 模擬電視 15
1.4.2 陰極射線管顯像器 16
1.4.3 攝像機設備 17
1.4.4 數(shù)字電視 19
1.5 電磁頻譜:多種用途 21
1.5.1 頻譜 21
1.5.2 雷達 22
1.5.3 通信衛(wèi)星 24
1.6 計算機:數(shù)百萬晶體管的組合 25
1.6.1 邏輯電路 26
1.6.2 計算機的基本框架 28
1.6.3 存儲器 30
1.7 集成電路:器件尺寸縮小, 復雜性提高 33
1.8 參考文獻 35
1.9 習題 37
1.10 計算機仿真 42
第2章 半導體結型二極管:現(xiàn)代電子技術的基礎 44
2.1 電子和電導:基礎知識回顧 44
2.2 半導體:電子和空穴的作用 48
2.2.1 本征半導體 50
2.2.2 n型半導體 51
2.2.3 p型半導體 52
2.3 結型二極管:典型的半導體器件 55
2.3.1 內部電位分布 57
2.3.2 外部電壓的作用 58
2.4 結型二極管:端特性 59
2.4.1 二極管電流 59
2.4.2 SPICE模型 62
2.5 二極管電路:如何處理非線性元件 64
2.5.1 負載線 65
2.5.2 迭代法 66
2.5.3 SPICE求解 67
2.6 結型二極管建模:近似模型 72
2.6.1 理想二極管開關模型 72
2.6.2 二極管恒壓降模型 74
2.6.3 折線模型 74
2.7 光電池:光-半導體的相互作用 79
2.7.1 光子 79
2.8 發(fā)光二極管和激光二極管:光通信 85
2.8.1 發(fā)光二極管 85
2.8.2 發(fā)光二極管的應用 85
2.9 參考文獻 92
2.10 習題 94
2.11 計算機仿真 103
第3章 雙極結型晶體管:有源電子器件 106
3.1 共基極組態(tài):物理描述 109
3.2 共射極組態(tài):同樣器件的不同用法 114
3.2.1 等效電路 114
3.2.2 傳輸特性 115
3.2.3 SPICE仿真模型 117
3.3 共射極等效電路:求解晶體管電路 123
3.3.1 基極偏置電路 123
3.3.2 發(fā)射極電阻 125
3.3.3 射極輸出電壓 127
3.4 數(shù)字邏輯電路:靜態(tài)和動態(tài)特性 133
3.4.1 晶體管的工作區(qū) 133
3.4.2 電容負載 134
3.4.3 邏輯系列 137
3.4.4 晶體管-晶體管邏輯 140
3.5 放大電路:小信號特性 144
3.5.1 模擬信號 144
3.5.2 電容耦合 145
3.5.3 小信號等效電路 147
3.5.4 混合p型晶體管模型 148
3.6 PNP晶體管:補償器件 154
3.6.1 對稱補償 157
3.7 參考文獻 162
3.8 習題 162
3.9 計算機仿真 173
3.10 設計練習 175
第4章 金屬氧化物場效應晶體管:另一種有源器件 178
4.1 電場感應載流子:MOSFET器件的物理特性 181
4.1.1 SPICE模型 185
4.2 共源等效電路:應用 189
4.2.1 共源放大器 190
4.2.2 源極跟隨放大器 192
4.3 MOSFET邏輯門:基本考慮 200
4.3.1 基本的邏輯反相器 202
4.3.2 MOS管反相門 203
4.4 集成邏輯門電路:不需要電阻 207
4.4.1 增強型負載 208
4.4.2 襯底偏置 209
4.4.3 耗盡型負載 211
4.5 互補的金屬氧化半導體邏輯門:能量效率邏輯系列 215
4.5.1 P溝道MOSFET器件 216
4.5.2 CMOS的反相門 218
4.5.3 CMOS邏輯門 221
4.6 邏輯存儲器:存儲兆字節(jié)的基礎 224
4.6.1 MOSFET雙穩(wěn)態(tài)電路 225
4.6.2 觸發(fā)存儲元件 226
4.6.3 存儲陣列 227
4.6.4 動態(tài)存儲陣列 229
4.7 參考文獻 234
4.8 習題 235
4.9 計算機仿真 244
4.10 設計練習 246
第5章 負反饋及運算放大器 248
5.1 負反饋:關鍵概念 250
5.1.1 分貝表示法 252
5.1.2 減小失真 253
5.1.3 負反饋對放大電路其他性能的改善 256
5.2 穩(wěn)定性:不是所有放大器都具有 261
5.2.1 放大器的相移 262
5.2.2 穩(wěn)定性 265
5.3 運算放大電路分析:基本思路 271
5.3.1 理想運算放大器-輸入端虛短 272
5.3.2 運算放大器的局限性 275
5.4 預加重和去加重電路:設計舉例 283
5.4.1 預加重電路 283
5.4.2 去加重電路 284
5.4.3 設計 285
5.4.4 SPICE證明 287
5.5 寬帶放大器:設計舉例 288
5.5.1 單級放大器 289
5.5.2 兩級放大器 290
5.5.3 三級放大器 290
5.5.4 最終設計 291
5.5.5 SPICE驗證 293
5.6 參考文獻 296
5.7 習題 296
5.8 計算機仿真 302
5.9 設計練習 305
第6章 電源 307
6.1 整流器 308
6.1.1 半波整流器 308
6.1.2 全波整流器-帶中間抽頭的變壓器 310
6.1.3 全波整流-橋式整流器 311
6.2 濾波器:減小負載電壓的波動 316
6.2.1 電容濾波器-半波整流器 316
6.2.2 電容濾波器-全波整流器 318
6.2.3 非理想變壓器 320
6.3 齊納二極管穩(wěn)壓器:改善輸出電壓 325
6.4 穩(wěn)壓器:近乎理想的電源 330
6.4.1 基本的運算放大器穩(wěn)壓器 330
6.4.2 帶齊納二極管基準電壓的穩(wěn)壓器 332
6.4.3 使用帶隙基準電壓的穩(wěn)壓器 333
6.4.4 開關式穩(wěn)壓器 337
6.5 電池:一種越來越重要的電子能源 338
6.6 參考文獻 342
6.7 習題 342
6.8 計算機仿真 349
6.9 設計練習 351
附錄A 集成電路的制造 352
A.1 集成電路晶體管 352
A.2 制造過程 355
A.3 小結 358
A.4 參考文獻 358
附錄B 設計過程 359
B.1 雙極結型晶體管電路(第3章) 359
B.2 金屬氧化物場效應晶體管(第4章) 363
B.3 負反饋和運算放大器(第5章) 366
B.4 電源(第6章) 368
B.5 參考文獻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