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現(xiàn)代化的生命線》一書在深入梳理和總結人類信用體制和狀況的發(fā)展歷史及理論探索基礎上,以歷史唯物主義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對信用本質特征的理解,結合廣東省汕頭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實踐,充分吸收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文化學、法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成果,將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緊密結合起來,對社會信用問題大膽深入地進行了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探索,初步構筑了一個有中國特色社會信用體制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框架,展示了以信用建設為新的起點、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前景。全書由三大編組成。第一編“信用:現(xiàn)代社會的基本標尺”是全書的基礎理論部分,追溯了信用的歷史發(fā)展,探討了社會信用體制的基本理論問題,論述了在市場經濟和全球化背景下信用建設的時代特色和在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意義、目標和功能,以及構建新的信用文化的目標、任務和途徑。第二編“生命工程:信用建設在汕頭”為全書的實踐總結和實證研究部分,介紹和分析了潮汕信用的歷史情形和當代狀況,展示了汕頭市委、市政府遵照上級黨和政府的號召和指導,大力開展“重建信用、重塑形象”新世紀生命工程的非凡膽魄、果斷決策和開創(chuàng)性實踐。第三編“啟示與展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信用體系”是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提升和體系建構,回顧了汕頭的信用實踐,既指出了信用狀況亟待治理,又客觀地展示了治理成效,同時讓人感受到了我國信用實踐的光明前景,論證了有中國特色信用體系的基本構架。本書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信用建設方面的開創(chuàng)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