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特·哥德爾是一個智慧巨人。他的不完全性定理不僅改變了數(shù)學,而且改變了整個科學世界和建筑于此定理之上的哲學。哥德爾定理粉碎了邏輯最終將使我們理解整個世界的夢想,同時也引發(fā)了許多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什么是理性思維的界限?我們能夠完全理解我們自己造的機器嗎?我們能夠搞清楚我們心智的工作過程嗎?當對他們的研究結果缺乏邏輯的確定性時,數(shù)學家還怎么繼續(xù)工作?在這本書里,我們最終遇到了置身于這些深邃思想背后的那個人。約翰·卡斯蒂和維爾納·德波利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復雜的人物既入世又遁世,既雄心勃勃又固執(zhí)已見。作為維也納文化上最富盛名、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那個時期的一個學生,哥德爾深受語言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影響。他參加了維也納小組的活動,與小組成員一起討論科學理論、客觀實在和真理之間的關系。后事,哥德爾去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在那里,他成了愛因斯坦一直找尋的談伴,并被愛因斯坦視為知音?!碽r〉愛因斯坦去世后,哥德爾因擔心細菌中毒而拒絕進食,最終死于饑餓。但正像卡斯蒂和德波利所明斷的那樣,哥德爾的影響是持久不衰的。他的工作不僅使數(shù)學發(fā)生革命性的變化,而且還波及哲學、語言學和計算機科學,甚至也許還包括宇宙學。存在著可知為真,但卻必然不能被證明的事實——哥德爾的這一結論,激起了從神經網絡到計算理論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浪潮。終結完全的、無矛盾知識的夢想,昭示人之精神的永不枯竭——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以此樹起了一座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