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自黑格爾著《哲學全書》中第一部《邏輯學》譯出。這書講黑格爾哲學的人有時稱《全書本邏輯學》,有時稱《小邏輯》,以示有別于他的較大的兩厚冊《大邏輯》面言。此冊譯本稱為《小邏輯》,取其方便易于辨別。小邏輯或大邏輯是后人用來區(qū)別這兩種邏輯學的名詞,并不是黑格爾原來的書名。因為本書名叫《小邏輯》,一提到《小邏輯》就會令人聯(lián)想到《大邏輯》。我愿意在這里略談兩者的差別和各自的特點所在,以供讀者參考?!洞筮壿嫛贩稚?、下二冊,第一冊包含“存在論”及“本質論”,黑格爾叫做“客觀邏輯”。出版于1812年,格羅克納本共721頁。第二冊專討論“概念論”,他叫做“主觀邏輯”。出版于1816年,格羅克納本共353頁。都是黑格爾在魯恩堡當中學校長時期內寫成的。這書的優(yōu)點在于思想深邃,問題專門,系統(tǒng)謹嚴,發(fā)揮透徹。也可說是黑格爾全部著作中最富于學院氣息的一種。他似乎有意要表現(xiàn)他的科學知識,特別加進了許多科學材料,特別是數學材料,在“量論”里,單是討論量就占了200頁左右(《小邏輯》中討論量的材料僅有19頁),使得全書的分配欠勻稱。這書出版后他從未修改過,直至1831年冬他才準備刊行第二版。恰當第二版序言寫成后的第七天(11月14日),他就感染霍亂癥逝世了。黑格爾的《小邏輯》是構成他的《哲學全書》的一個主要環(huán)節(jié),本來是印發(fā)給學生的講義性質。1817年出第一版,1827年出第二版,內容比第一版增加了一倍。1830年出第三版,內容比第二版只增加了8頁。(依格羅克納本共452頁,比《大邏輯》篇幅少一半多。)足見《小邏輯》是黑格爾于最后十余年內隨時留心增刪,最足以代表他晚年成熟的邏輯系統(tǒng)的著作。這書可說是《大邏輯》的提要鉤玄和補充發(fā)揮。它的好處在于把握住全系統(tǒng)的輪廓和重點,材料分配均勻,文字簡奧緊湊,而義蘊深厚。初看似頗難解,及細加咀嚼,愈覺意味無窮,啟發(fā)人深思。他的學生在他逝世后編訂全集時,再附加以學生筆記作為附釋,于是使得這書又有了明白曉暢,親切感人的特點。從內容的分配來說,《大邏輯》有478頁講“存在論”(中有60多頁是序和導言),243頁講“本質論”,353頁講“概念論”。對于“存在論”講得過分的多,講“量”時參加數學材料太多。《小邏輯》一書,序言、導言,綜論邏輯性質、方法,批評對客觀性的三種態(tài)度,共占200頁?!按嬖谡摗眱H60頁。“本質論”92頁。“概念論”100頁。沒有畸重畸輕的偏差。比較參照兩種邏輯著作的結果,我們發(fā)現(xiàn)下面幾個特點:凡是《大邏輯》有,而《小邏輯》上沒有的材料,可以省略。凡兩書皆有的材料,須得詳加貫通研究。凡《小邏輯》有、而《大邏輯》沒有的材料,那便是黑格爾晚年所發(fā)揮的較新較成熟的思想,值得特別注意。譬如《小邏輯》中論邏輯的性質和方法,較《大邏輯》為詳。關于思想對客觀性的三種態(tài)度及概念的推論等,也是《大邏輯》所沒有或極少見的,都是特別值得重視的。(略)我開始著手翻譯黑格爾的《小邏輯》是在1941年的春天,但因外務紛擾、工作不集中,直至北平解放時止,我僅譯了全書的一半,約十一、二萬字。解放后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并參加北京哲學界人士的哲學交流會和批判舊哲學的座談會(經常每兩星期舉行一次),得到不少新的啟示和鼓舞,使得我很興奮地在半年之內完成全部譯稿。譯畢之后,一面請人重抄底稿,一面請友好代為校閱。友人校畢之后,我自己又從頭至尾全稿校改一遍,這又費了半年的工夫。書首的三篇序言和開講詞,本身就比較難譯,又因無英譯本參考對照,所以更覺困難。這部分譯稿除請馮至同志校閱一遍外,又請王太慶同志校閱一遍。又本冊譯稿的前一半曾經鄭昕同志校閱過,又曾經陳鎮(zhèn)南同志校閱過。他們都曾糾正過不少錯誤。此外在解放前讀過我前一半譯稿的有汪子嵩、陳修齋、謝邦定諸同志。在1949至1950這一學年內,我在北京大學授“黑格爾哲學研究”一科,班上有楊憲邦、張豈之、楊祖陶、陳世夫、梅得愚諸同學,并有王太慶、徐家昌二同志參加。上學期我們研讀《小邏輯》,下學期我們研讀列寧的《黑格爾一書摘要》,他們都參讀了我的譯稿,有幾位同學并曾根據我的譯稿與英文或德文本對照讀,作有讀書報告。他們對于名詞和譯文的斟酌修改,都曾貢獻過寶貴的意見。此外,這書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三年多以來,我與讀者發(fā)生了一些聯(lián)系,且得到多位讀者同志的鼓勵與幫助。為了使這一新版的《小邏輯》更能減少錯誤,并進一步使翻譯黑格爾其他重要著作的工作可以做得更好,我希望能多取得與讀者同志們的聯(lián)系,并多得到讀者同志們的幫助,賀麟一九五四年二月八日,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