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原本并無古近中外之分,因為不僅各種知識是相通的,人性也有很多相同和相通之處。所以我也同意殷國明把中國傳統(tǒng)的“道”理解為“路”,因為有了路,我們才可以互相交流和溝通。顯然,僅僅意識到彼此之間的共同和共通點是不夠的,關鍵要有溝通和交流的橋梁和路徑,這就要靠人們的努力,去架設和鋪就這樣的橋梁和道路。這當然是一件并不輕松的工作,它不僅需要持之以恒的學術努力,更需要我們懷抱一種對人類的信念和愛心,用我們的心血去消除人與人之間的文化隔閡。殷國明是我的學生,為人任情率性,通脫而重意氣;又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素具“民胞物與”、憂樂與天下共的仁愛胸懷。我想,他的這本書也就是一種“架橋鋪路”的工作,希望在中西文藝理論交流方面促進交流和溝通。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所以我也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來架橋鋪路,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增強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溝通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