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參照《蒙古字韻》(一三零八年)等八思巴漢語資料,分析《古今韻會舉要》(以下簡稱《韻會》,一二九七年)的語音系統(tǒng),根據《韻會》音系提供的內證,證明《韻會》是一部熔等韻與當時的實際語音為一爐的修定本《禮部韻略》?!俄崟返木幾?,代表了宋元語音學研究的最高水準。 《韻會》薈萃了對于它來說是“古韻”的中古韻與與它產生時代相近的諸方語音的“今韻”,其音系反映的語音格局,是既復雜又不同于以往或者同時的任何一種韻書的?!俄崟芬粝敌纬傻谋尘埃耸亲鳛闈h語中古語音代表的《切韻》(六零一年)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的再現?!肚许崱返恼Z音,是魏晉至隋即所謂漢語中古音時期的標準語音的代表,而《韻會》的語音,則很可能是近古時期很接近南宋都城臨安音的當時閩、浙、贛交界區(qū)域的通語。本書認為,《韻會》在語音在宋末元初很可能是通行區(qū)域比較廣的一種南方標準音。至今,《韻會》的不少語音條例和規(guī)則,仍然保留在福建邵武話里面。 本書的提高,參考了前輩學者醫(yī)同龢先生、趙蔭棠先生以及今人楊耐思、竺家寧、花登正宏、寧忌浮等諸位先生的有關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