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1844~1900),德國著名哲學家,他離我們并不遙遠,他的生命已然站在二十世紀的地平線上;而他的思想,對世人也造成了重大影響。首先,他向世人發(fā)出了“上帝已死”的呼聲,宣稱以宗教信仰為基礎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必須徹底摧毀,提出重新評估一切價值體系,主張以人自身作為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基礎。這種顛覆性的思想從此深刻地影響著后來的哲學家、思想家及藝術家們。而尼采的反宗教觀,同時在哲學上開啟了一個巨大挑戰(zhàn),它關系到人的生存的終極意義和價值依據何處尋求的問題——如果不是在人類之外(比如宇宙或某種神性),而僅僅從人的世俗生活中,我們的精神依皈憑什么建立起來?用什么來證明人的活著是有意義的?這是自尼采以來所有不信從神性宗教的人們需要回答的哲學倫理學挑戰(zhàn),由此促成了二十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道德取向。但應該說,這一問題至少在西方依然懸而未決。尼采在強烈批判宗教性“奴隸式道德”的同時,提出了他的“超人”的英雄主義的哲學人生觀,不要做宗教精神及專制壓迫下蔑視個人地位和權利的犧牲品,不做沒有個性、沒有創(chuàng)見、沒有出息的庸人,而要張揚自己的個性,最大限度發(fā)揮個人的潛能意志,去開發(fā)創(chuàng)新人生,享受努力奮斗的成就,即使是失敗,只要永遠在奮斗,也是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xiàn)。這種“超人”就是超越平庸無能者的人。尼采最常用的詞之一就是“勇敢”,他的第一條誡律也許就是“勇敢地成為你自己”;他又說“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力”。他的英雄主義,不難讓我們想起中國《周易》中的偉大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尼采的生存哲學和主張,不僅對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的西方思想文化影響極深,而且,也強烈地影響或改變了許多名人的思想及生活,對我們來說,又何嘗不是值得再次品味和重讀的勵志箴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