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九盈,湖南安仁人,1932年生。1961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F(xiàn)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漢字文化學》《音韻叢稿》《中國古代語言學史》《下代漢語音韻學述要》《上古音》《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史》《古漢語詞匯講話》《古韻通曉》。主要論文有《上夏天并定從群不送氣考》《先秦諸子的語言理論》《乾嘉時代的語言學》《爾雅的性質和年代》《古韻三十部歸字總論》《中國語言學史的研究方法》《上古音節(jié)的結構問題》《說文省聲研究》等多篇。名列《當代中國社會科學學者大辭典》等辭書。胡雙寶,山西文水人,1932年生?,F(xiàn)任北京大學出版社編審。主要著作有《文水方言志》《簡化字繁體字異體字辯析手冊》《易混易錯詞語辯析》。與人合著、合編有《古諺語辭典》《近代漢語語法資料匯編》《全漢賦》《漢語史論集》等。主要論文有《山西文水話和普通話的語音、詞匯的比較》《文水話的若干語法現(xiàn)象》《文水話的量詞、代詞和名詞》《文字問題三議》《聲旁的表義作用》《關于漢字的性質和特點》《王安石輯佚》《說“哥”》《同形詞說略》《語言分析中的零概念》等。國人日日與漢字為伍,深知其文化內涵者卻不多。漢字是華夏文明的根,是數千年歷史文化的載體。本書首次全面地從文化看漢字、從漢字看文化,以新鮮見解和豐富資料深刻論述了漢字的文化意義和字里的“天地乾坤”??漢字與農業(yè)、畜牧業(yè)、車馬兵器、天文歷法、醫(yī)藥、官制等方方面面的血肉聯(lián)系,對近現(xiàn)代漢字的研究、教學、應用也作了系統(tǒng)研究。本書附彩色黑白圖片數百幅,裝幀精美。本書既具學術理論價值,又有工具書的收藏價值。本書由高等院校、科研機構40多位專家、學者撰稿,為國家“八五”重點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