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前言《社會調查教程》(修訂本)從1996年4月出版至今已6年多了,從1994年8月定稿算起更有8年多了。這8年多時間,是世界風起云涌的8年,是中國突飛猛進的8年,也是社會調查和社會調查學不斷進步的8年。相對于跨世紀的這8年來說,《社會調查教程》(修訂本)從內容到形式都落后了,都需要重新修訂了。從1996年4月到2002年3月,《社會調查教程》(修訂本)已印刷9次,發(fā)行9l000冊,年均15000冊左右,即比1988年6月到1996年4月《社會調查教程》年均發(fā)行約10000冊增加了近50%。顯然,這本教材自問世以來已形成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讀者群,而且年均發(fā)行量仍呈上升趨勢。據(jù)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提供的占發(fā)行總量33.1%(即5695l冊)的300條銷售信息的統(tǒng)計,《社會調查教程》及其修訂本已覆蓋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qū)的289個單位,其讀者主要是:高等院校社會科學各專業(yè)的師生,各級黨校、各類干校和各種培訓班的教師和學員,各級各類社會科學研究院所的研究人員,以及各級黨政機關、各類企事業(yè)單位調研機構的工作人員。為了搞好對《社會調查教程》(修訂本)的再次修訂,更好地滿足上述讀者群的實際需要,我們曾經訪問過一些讀者,并做過一些通訊調查。根據(jù)這些訪問和通訊調查的意見,以及作者自己從事調查、教學的實際感受,我們確定了《社會調查教程》(第三版)的修訂原則,即在堅持原基本框架、基本內容的前提下,力求做到“三性一化”:①新穎性,即努力反映20世紀末或2l世紀初的國情、世情和學科研究的最新成果;②實用性,即努力適應上述各類讀者、特別是高等院校社科專業(yè)師生的實際需要;③簡明性,即努力做到結構簡明、內容簡明、文字簡明;④規(guī)范化,即努力符合21世紀高等院校教材的規(guī)范化要求。這次修訂工作,從2000年10月開始,經過約18個月的醞釀、準備和8個月的撰寫,現(xiàn)已全部完成。從實際結果看,這次修訂的主要方面是:(1)調整邏輯結構,即將《社會調查教程》(修訂本)的19章,修訂為《社會調查教程》(第三版)的17章,并分為5篇。第一篇概述,包括社會調查和社會調查學、社會調查的歷史發(fā)展等2章;第二篇準備階段,包括社會調查的準備、社會調查的主要類型、社會指標和社會測量、調查方案的設計等4章;第三篇調查階段,包括文獻調查法、實地觀察法、訪問調查法、集體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實驗調查法等6章;第四篇研究階段,包括整理資料、統(tǒng)計分析、思維加工等3章;第五篇總結階段,包括調查報告的撰寫、調查工作的評估和總結;等2章。這樣,就較好地體現(xiàn)了歷史與邏輯的統(tǒng)一,全書結構層次更清晰,內容安排更合理、更簡明。(2)吸取最新成果,即吸取近8年來國內社會調查實踐的最新經驗和社會調查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從而豐富了《社會調查教程》(第三版)的內容。例如,關于中國社會調查行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問題,關于抽樣調查中的樣本規(guī)模問題,關于社會指標體系綜合評價的方法問題,關于文獻調查中的內容分析問題,關于訪問調查法中的電話訪問問題,關于問卷調查中問題和答案的設計原則問題,關于編碼問題,關于實驗調查法的種類問題,關于文字資料的審查和分類問題,關于問卷資料的整理問題,關于統(tǒng)計分析和統(tǒng)計軟件的應用問題,關于調查報告的結構和內容問題,關于調查報告的評估問題,關于調查成果的應用問題,關于調查工作的總結問題,以及關于統(tǒng)計用表問題等等,都增加了許多新的內容。(3)更新引用資料,即《社會調查教程》(第三版)所引用、介紹、列舉的各種歷史文獻、文字資料、數(shù)據(jù)資料、實際例證、統(tǒng)計軟件,以及各種表格、圖形等等,都盡可能從20世紀末或21世紀初國內正式出版的具有權威性的報紙、期刊、雜志、著作、統(tǒng)計年鑒中摘取、引用。這樣,讀者在閱讀《社會調查教程》(第三版)時,不僅能從中學到有關社會調查理論、方法和過程等方面的知識,而且能獲得許多最新、最具有權威性的現(xiàn)實資料。例如,關于第一次現(xiàn)代化和第二次現(xiàn)代化評價指標體系,以及國內34個地區(qū)第一次現(xiàn)代化和第二次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程度的簡要介紹,就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重要的參考價值。(4)壓縮文字篇幅,即在新增“調查工作的評估和總結”這一章的情況下,把《社會調查教程》(修訂本)的19章壓縮為17章,實際減少了3章。其中,刪除了l章,即第十三章“幾種專題調查”。合并減少了2章,即把原第十五章“統(tǒng)計分析(一)”和第十六章“統(tǒng)計分析(二)”,合并為新的第十四章“統(tǒng)計分析”;把原第十七章“思維加工(一)”和第十八章“思維加工(二)”,合并為新的第十五章“思維加工”。此外,在論證和文字表述方面,也進行了適當壓縮。這樣,全書在增加許多新內容、新資料的情況下,文字篇幅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壓縮了約10%。(5)改進表達形式,即在表達形式、版面設計等方面,按照2l世紀高等院校教材的規(guī)范化要求做了較大改進。具體地說,就是:在每一篇的篇目之后,加了一段簡短的導語,以概述學習全篇的主要目的。在每一章的章目之后,加了一個提綱式的“重點問題”,以說明本章探討的主要問題。在每一章論述的內容之后,都有簡明扼要的“本章要點”、“基本概念”和“復習思考題”,以利于讀者對有關章節(jié)主要內容的學習、把握、思考、復習和應用。同時,在每一章后面列有“閱讀書目”,以幫助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擴展知識。另外,在版面設計上也比較活潑和醒目。通過再次修訂,我們主觀上希望《社會調查教程》(第三版)不僅在社會調查理論、方法和過程的內容方面能更好地反映新的時代特色,更好地滿足上述幾方面讀者的需要,使它在理論性、知識性、實用性等方面向前邁進一大步,而且在論證質量、內容表達、文字寫作、版面形式等方面也有較大改進。但是,客觀上是否達到了上述目的,《社會調查教程》(第三版)還存在著哪些缺點和問題,我們都迫切希望得到廣大讀者和社會調查學同行的評論和指正。為了幫助廣大讀者學習和應用社會調查的知識和技術,根據(jù)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建議,我們已安排在完成本書的修訂工作之后,馬上著手編撰《專題調查及實例評析》(暫定名)一書,作為《社會調查教程》(第三版)的姊妹篇,供廣大讀者參考。參與《社會調查教程》(第三版)修訂工作的是:第一至三章,水延凱;第四章第一至三節(jié),水延凱;第四章第四節(jié),水延凱、羅教講;第五章,水延凱、柳祥珍;第六至十二章,水延凱;?第十三章,水延凱、趙曉平、水一波;第十四章,羅教講;第十五章,水延凱;第十六章,水延凱、柳祥珍;第十七章,柳祥珍、水延凱;附錄,水一波、趙曉平。全書最后由水延凱統(tǒng)改、定稿?!渡鐣{查教程》(第三版)的修訂和出版,得到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的積極支持,得到了周蔚華先生、潘宇女士、王立新先生的熱情幫助,特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水延凱2002年11月18日于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