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雜劇,上承唐戲傳統(tǒng),下開無肖清戲曲繁榮局面,是中國古代戲曲從幼稚向成熟飛躍的代表戲劇形式,是連接前后兩個戲劇時代的重要橋梁。長期以來,學術界對它并未予以充分的注意和認真的研究,一方面是由于人們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元代以后戲曲的繁榮與高潮階段,而冷落了這尚未完全成熟的戲曲形式;另一方面則由于宋金雜劇沒有劇本流傳,沒有系統(tǒng)的史料記載,零星散亂的材料給研究造成了極大的困難。進一步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宋金雜劇,對彌補中國古代戲曲史研究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明辨元明北雜劇形成、繁榮的軌跡,更清晰地揭示中國古代戲曲起源、發(fā)展、形成、繁榮的規(guī)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隨著戲曲研究方法的更新、研究范圍的拓展和戲曲文物的大量發(fā)現(xiàn),為宋金雜劇的研究提供了較為有利的條件,這篇論文以建國以來發(fā)現(xiàn)的戲曲文物為中心,輔以歷代文學史料,力圖用社會學、經濟學、市場學、人類學、考古學、宗教民俗學的方法,在更加廣闊的背景上多側面、立體化地勾畫出宋金雜劇的面貌,使后來者減少在宋金雜劇研究上的搔首與盤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