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繪畫本新編唐詩三百首》的編輯出版不為做學問,但為廣大青少年讀者提供一部好看易看的唐詩讀本。本書作者李本寨先生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大膽探索、獨辟蹊徑,終于使本書以全新的面目和感受呈現給讀者。詩境畫面的結合,是本書的第一大特色。每首詩后的“意境淺說”一欄用通俗優(yōu)美的語言將該詩意境娓娓道來,描繪于讀者眼前,讀者結合所配小畫,可以對讀者的意境產生形象立體的認識。每幅畫下的一段文字是對該詩意境的精彩提煉。本書的繪畫作者葉毓中、李紹文、楊永青、童介眉、于水等均為當今國內插圖畫家中的頂峰人物,所繪畫作品線條流暢、意蘊生動、表達準確,韻味無窮。詩畫相映生輝,為讀者提供美好的閱讀享受。讀者在閱讀中,會從每首詩的欄目設置及詩篇分類上,體會編著者獨特的匠心,這種努力的目的無非是一個:在輝煌古老的唐詩藝術和現代青少年讀者中架一座橋。片斷:詩二首咸陽城東樓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注釋:咸陽:秦、漢時的都城,在唐代隔渭河與長安相望。蒹葭:蘆葦。汀洲:水中的小洲。日沉閣:夕陽隱沒于寺閣之后。蕪:長滿亂草。行人:旅人,指作者自己。當年事:前朝事,指秦漢的滅亡。主旨提要: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登咸陽城樓遠眺時的感慨。意境淺說:一登上這高高的城樓,就有萬里之外的愁懷。白色的蘆葦,青青楊柳就好像是江南水鄉(xiāng)景色。溪水上空簿云升起,太陽隱沒在寺閣之后,一陣涼風吹進城樓,山雨就要來臨。秦漢時的宮苑里,鳥兒落在荒草中,秋蟬在樹上鳴叫。到此登,不要多問當年秦、漢興衰之事,我也只見那渭河水依然日夜不息地向東流去。寫作簡析:這首詩寫作者秋天傍晚,登樓遠望。在寫景物中寓含著自己的感受。特別是第三四句定景物變化極為傳神,“去”、“日”、“風”、“雨”四字連用,清晰自然地表棕了由時間順序而構成的景色的變化,一層推進一層,井然有序。而同時又使人感到一種空間流動的畫面。“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句表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敏感,形象地寫出了暴風雨來臨前的征兆,也說出了許多人曾有過的共同的感受。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注釋:華清宮:在陜西省臨潼縣城南驪山西北麓,唐玄宗和楊貴妃避暑之地?;赝褐高^了驪山后去長安的路上回頭望。繡成堆:指林木、花草、樓臺像一堆錦繡。千門:無數的宮門。次第:一個接一個地接順序。一騎:一人一馬稱為一騎。紅塵:揚起的塵土。妃子:指楊貴妃。主旨提要:這首詩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奢侈腐朽的生活。意境淺說:在去長安路上回望驪山,山色如錦繡一般,山頂上的宮門一扇扇依次打開,一個人乘快馬卷起塵土遠遠飛來,為的是讓貴妃嫣然一笑,沒有誰知道這是專門為貴妃送鮮荔枝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