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解纂疏十卷,清李道平著。道平字邊王,一字遠山,號蒲眠居士,湖北安陸人。嘉慶戊寅(公元一八一八年)舉人。二十馀年,始終與修安陸縣志。放學善治漢易,道光甲申(公元一八二四年)成易筮遺占而重其象,為能讀周易集解之基礎。此纂疏之成,已當十八年後之壬寅(公元一八四二年)。翌年癸卯(公元一八四三年)起,任嘉魚縣教諭。凡研習周易集解者,循此書以進,殊多便利。今介紹其內容前,先須說明周易與周易集解成書及其變化的情況,方能理解纂疏在易學史中的地位及其價值。 周易為先秦古籍,漢書藝文志:「易經十二篇?!褂衷唬骸敢椎郎钜?,人更三圣,世歷三古。及秦燔書,而易為筮卜之事,傳者不絕?!顾^三圣,指伏羲、文王、孔子。三古指三圣所處之時代。觀周易內容,確有三部份:一、卦象,二、二篇卦爻辭,三、十翼。合之乃成易經十二篇。至於十翼是否孔子作,宋歐陽修易童子間已致疑。二篇是否文王作,漢馬融、陸績等已發(fā)現(xiàn)爻辭如「箕子之明夷」等,事在文王後,故不得不增飾「卦辭文王,爻辭周公」之說以自圓其辭。又八卦是否始作於神農前之伏羲,更難證實。自清末以來,治周易者,什九在考證易經十二篇的作者及成書年代?;蚰茏⒁馇貪h以來的周易著述,而研究其內容者,日乏其人。故周易一書的哲理,已不為一般知識分子所理解。直至一九七七年,於西岐鳳嗚村發(fā)現(xiàn)西周甲骨,內有以數(shù)字結合成奇偶,表示陰陽的變化。今已初步證實為周初的「卦象」。且全國各地,皆有發(fā)現(xiàn)此類符號,可見周禮所記的三易,非屬虛構。在西周前已存在「卦象」,不可不認為是事實。至於伏羲氏之始作八卦,又可探源於原始宗教中有筮占之事。若筮占所用的工具與方法,歷代都有變化。以筮數(shù)論,由八卦而六十四卦,由因重增爻而用九月六。於凋初純以數(shù)字代表陰陽變化,於筮法方面,已有較深的認識。 其後觀六十四卦的卦爻象,系以卦爻辭而成周易二篇,雖不必誤認為文王、周公所罕然以質樸的文字結構觀之,實在詩經前。大部分成於西周,非??赡埽湓假Y料,不乏取諸西周前的史實。惟分辨卦爻以定二用,編輯成似今本的周易二篇,或已及春秋。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五一三年)載蔡墨言龍,初見引及「用九」,可作為成二篇的下限。易,當時屬太卜所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