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斷:漫腫難治焮腫易,總論中間法可憑。漫腫者,肉腫瘡不腫也;焮腫者,瘡腫肉不腫也。瘡之陰陽于此分,癥之順逆于此決。凡瘡初起,理當升發(fā),潰腫之后,不宜內消,宜用托藥。如不應者,乃毒勝氣血,死在旬日?;蛞寻l(fā)出,而不腐潰,根腳堅硬,或焮而散漫者,急投托藥,兼補脾胃,不應,死在二旬。若已潰而色不紅活,亦不生肌收斂,瘡口暈大,腫痛不減,胃氣不回,急須峻補,不應者乃脾崩,死在月余。諸瘡另自分門說,豈許輕干紊此呈。癰疽治法總論第二癰疽發(fā)背怎生醫(yī),不論陰陽先灸①之。此句徐勒,批日:陽毒及頭面忌灸②。不痛灸③至痛,痛至不痛時。凡看癰疽大癥,先要從容立定主意,以見標日期為始,到今幾日,瘡形與日期是否相應,相應則多吉,不相應則多險。次看受病之源,發(fā)于何臟腑,出于何部位。再看身體之上下部位之險否?形色之順逆,精神之有無,年紀之老壯,氣血之盛衰,發(fā)陰發(fā)陽,毒深毒淺。陽為易治多生,陰為難治多死。然后診脈之虛實,以決其險順,未潰前脈要太過一二至,已潰后,又宜不及二三分,是為脈病相應,自不變生。如其相反,須防不測。以上看法,務要一一參明,表里透徹,方定治法。凡瘡七日以前,形勢未成,元氣未弱,不論陰陽表里,寒熱虛實,俱當行灸①。輕者便毒氣隨火而散,重者拔引郁毒,通徹內外,轉陰為陽,方能發(fā)腫作痛,可汗可攻,或消或托,兼求標本參治,必以病合脈,以藥合病,庶不誤治。而首尾俱不可損傷元氣,脾胃尤為至要。楣按:徐氏言頭面忌灸②,他書亦有言者,后人引東垣③灸元好問④腦疽案駁之。不知此乃反經合權手段,所謂有伊尹之志則可也。內服蟾酥丸一服,外將神火照三枝。本書前言前言陳實功(1555~1636年)字毓仁,號若虛,崇川(今江蘇南通市)人,明代著名外科醫(yī)學家。少時拜名人為師,學習刀圭之術,嗣后專事外科四十余年。于62歲刊行所著的《外科正宗》(1617年)系搜集明以前外科有效方藥,并結合自身臨證經驗綜合而成。全書十二卷(另有四卷本,內容相同),164篇,闡述外科疾病達140余種之多,共載方劑446首。該書強調,業(yè)外科者必通內科,提倡內外兼治,手術與藥物相結合。內治提出消、托、補三法,外治創(chuàng)多種外科手術方法與器械,如鼻息肉摘除術、氣管縫合術、咽喉和食管異物取除術等。該書門類分明,每篇先論病理,闡明癥狀,再議治法和方藥,篇后附有典型醫(yī)案,理論結合實踐之典范,為中醫(yī)外科之名著,其影響頗深遠。徐大椿(1693~1771年)原名大業(yè),字靈胎,晚號洄溪老人,江蘇吳江人,清代著名醫(yī)家,不僅通內科,亦精于外科,平生著述頗豐。徐氏針對時弊,在評批此書時,力戒妄用刀針、陽毒忌用火灸、按證慎選方藥等。其批語或在書眉、或在行間,有圈、有點、有勒、有叉、有△等,評批認真細致,一絲不茍。徐氏對此書有褒有貶,但褒者居多,故徐氏在敘中說:“此書所載諸方,大段已具,又能細載病名,各附治法,條理清析。所以,凡有字外科者,問余當讀何書?則令其先閱此書?!焙笫乐^《徐評外科正宗》。許楣(1797~1870年),字金門,號辛木,浙江海寧人。道光十三年會元,授戶部貴州司主事。精詩、經史、金石等,并通醫(yī)理。許氏加案增訂《外科正宗》,以徐批為主,間附案語,采入各方中以《外科全生集》為多。又因原書文義蕪雜,除正文不甚更動外,余各條均順文刪改,然意義無多出入,本書厘訂體例、商榷案語、往復辯論、以成其是,更名《校正外科正宗》,于咸豐十年(1860年)初刻,至光緒十九年(1893年),由上海圖書集成印書局重刊,易名為《徐評外科正宗》,其附于敘文凡例后之附錄,被移至書末,且全書已無斷圈。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曹炳章將《徐評外科正宗》收入《中國醫(yī)學大成》中。1964年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外科正宗》排印本。但未見《徐評外科正宗》、《校正外科正宗》單行本發(fā)行。今筆者將珍藏之許氏《校正外科正宗》(咸豐版)加以??焙妥⑨?,對其中的訛字、倒置、缺漏、錯簡、衍文等,一一加以訂正,并將異體字、假借字,一律改為通用字。原書為繁體字豎排本,今改簡化字橫排本,故將原書中的“右藥”均改為“上藥”。本書癰疽圖形三十六圖,按“曹本”原圖復制。本書《校正外科正宗》(簡稱《許本》),以光緒十九年《徐評外科正宗》(簡稱《光緒本》)作為主校本,以上??萍汲霭嫔?990年版《中國醫(yī)學大成·徐評外科正宗》(簡稱《曹本》)作為旁校本,又以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4年版《外科正宗》(簡稱《人衛(wèi)本》)作為參校本,書末附方劑索引,以利檢索。“人衛(wèi)本”與“許本”目錄順序互有異同,而“人衛(wèi)本”缺佚“發(fā)背論”、“汗斑”、“十干日針忌歌”三篇內容,同時又刪去:“造孽報病說”、“逐日人神歌”、“十二時人神歌、“尻神歌”、“醫(yī)家五戒”、“醫(yī)家十要”等六篇,可知“人衛(wèi)本”為非足本。今將許氏本《校正外科正宗》易名《徐評外科正宗》。本書校注,曾得到余信、周公太兩先生的熱心幫助,謹此致謝!本書稿經李順保主任醫(yī)師詳細審訂,日臻完善。由于我們水平有限,錯誤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指正。戴祖銘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于虞山琴川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