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外國法律文庫序
著者序
譯校者序
第一章 歷史概說
第一節(jié) 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
第二節(jié) 德國的工業(yè)和貿易
第三節(jié) 作為大陸法國家的德國
第二章 憲法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政府制度
第三節(jié) 聯(lián)邦憲法法院
第四節(jié) 基本權利
第三章 司法
第一節(jié) 法院系統(tǒng)
一 普通法院
二 勞動法院
三 行政法院
四 社會法院
五 稅務法院
第二節(jié) 法官、律師和公證人
一 法學教育
二 法官
三 律師
四 公證人
第三節(jié) 民事訴訟程序的要點
第四節(jié) 訴訟費用和法律救助
第四章 法律淵源、法律文獻和法典
第一節(jié) 法律淵源:主要法律部門的劃分及其法典化
一 法律部門
二 法的部門、主要的法典和法律
第二節(jié) 法律的尋查
第三節(jié) 制定法、法典和法律解釋
一 制定法的最高權威性
二 法典化和法律解釋
三 法官創(chuàng)制法律?
第四節(jié) 德國民法典及其結構
一 德國民法典的誕生
二 德國民法典的特點
三 結構
四 基本概念
第五章 契約:能力、契約的成立和契約自由
第一節(jié) 人
一 權利主體
二 自然人的權利能力
三 行為能力
第二節(jié) 意思表示和契約的成立
一 意思表示、法律行為及其解釋
二 契約的成立——雙方意思表示一致
三 訂約過程中沉默的法律效力
四 事實契約
第三節(jié) 意思瑕疵和契約的無效
一 詐欺和脅迫
二 錯誤
三 撤銷
第四節(jié) 契約自由和一般交易條款
一 契約自由
二 對契約自由的限制
三 一般交易條款
第六章 違約
第一節(jié) 訂約的目的在于履行
一 契約是據(jù)以履行的計劃
二 契約的完成:履行的時間和地點
三 履行
第二節(jié) 違反履行義務
一 基本原則
二 潘德克頓法學家和羅馬法的貢獻
三 履行違反的僅有類型:給付不能與遲延
第三節(jié) 履行不能
一 履行義務違反的各種形式
二 對單方債務的影響
三 對雙務契約的影響
四 小結
第四節(jié) 遲延
一 時間和責任
二 遲延的后果
三 確定履行時間與解除契約
四 預期的拒絕履行
第五節(jié) 積極違約和締約過失
一 給付不能和遲延之外的違約類別
二 作為補充的積極違約
三 締約過失
第六節(jié) 違約救濟
一 實際履行和解除契約
二 對不履行的損害賠償
三 解除契約
第七節(jié) 過錯原則和為契約輔助人的責任
一 過錯原則
二 對他人行為的責任
第七章 買賣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 歷史
二 作為特殊契約類型的買賣契約
三 買賣契約中的義務
第二節(jié) 出賣人的義務:對買受人的一般救濟方法
一 買賣的標的
二 履行和風險的轉移
三 對出賣人不履行義務的救濟
四 權利瑕疵
第三節(jié) 出賣人的義務:買受人享有的特殊救濟方法
一 瑕疵
二 退貨和減價
三 品質保證
四 對瑕疵的救濟方法和一般條款
五 時效
第四節(jié) 買受人的義務:出賣人享有的救濟方法
一 支付價金的義務
二 受領給付
第五節(jié) 特種買賣
第八章 誠信原則:《德國民法典》
第242條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 起源
二 發(fā)展
三 作用
四 新救濟制度的建立?
第二節(jié) 明確契約的權利和義務
一 解釋和補充契約
二 契約的司法重建:1923年對幣值的重新評估
三 交易基礎的消失
第三節(jié) 對行使權利的限制
一 對一般交易條款的限制
二 形式要件與《德國民法典》第242條
三 消滅時效
第九章 侵權行為法
第一節(jié) 關于侵權責任的主要條款
一 《德國民法典》第823條第1款
二 《德國民法典》第823條第2款
三 《德國民法典》第826條
第二節(jié) 雇傭人責任
第三節(jié) 嚴格責任
一 實例
二 特點
第四節(jié) 對榮譽、名譽和隱私的保護
第十章 物權法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 《德國民法典》中的物權法
二 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三 占有和所有權
第二節(jié) 所有權
一 自由和義務:所有權的兩重性
二 所有權保護與不法占有
三 針對其他侵害的保護
第三節(jié) 動產
一 動產的協(xié)議取得和交付
二 善意取得
三 動產的其他取得方式
第四節(jié) 土地
一 《德國民法典》實施后出現(xiàn)的重大變化
二 土地所有權的取得
三 土地登記簿
四 土地登記簿的作用
第五節(jié) 擔保權
一 債權法中的擔保
二 物權法中的擔保
三 所有權擔保
四 債權讓與擔保
五 各種擔保權之間的沖突
第十一章 親屬法和繼承法
第一節(jié) 親屬法
第二節(jié) 繼承法
一 原則
二 繼承人的責任和遺產的移交
三 遺囑
四 法定無遺囑繼承
五 特留份
第十二章 國籍法和法律沖突
第一節(jié) 國籍
第二節(jié) 國際私法
第三節(jié) 司法管轄和程序法中的問題
第十三章 商法
第一節(jié) 商人及其法律:商法典
一 概述
二 適用范圍:商人
三 商法典哲學思想的典型反映:關于商行為的規(guī)則
四 商法典和民法典
五 商法的其他淵源
第二節(jié) 商業(yè)名稱(商號)和商事登記
一 商號
二 所有權的變更
三 對企業(yè)和商號的法律保護
四 商事登記簿
第三節(jié) 民法和商法中的代理
一 德國法中代理的概念
二 商業(yè)委托書:經理權及其他形式
三 代理商
四 行紀商
五 代理和銷售組織
第四節(jié) 信貸與擔保
第十四章 合伙和公司:商業(yè)組織
第一節(jié) 比較綜述
一 《德國民法典》中的模式及其在商法中的變體
二 所有權、責任和法律人格
三 揭開公司的面紗
四 管理權和代表權
第二節(jié) 普通商事合伙
一 成立
二 合伙人的權利和義務
三 對外代表和責任
四 解散
五 合伙成員的變更
第三節(jié) 有限合伙
一 有限合伙的法律結構
二 經濟生活中的有限合伙
三 有限公司合伙
第四節(jié) 隱名合伙
第五節(jié) 有限責任公司
一 有限責任公司的定義和設立
二 組織機構
三 股東的權利和義務
四 公司的解散和股東的除名
第六節(jié) 股份有限公司
一 定義和設立
二 組織機構:公司的管理和監(jiān)督
三 股份及股東的權利和義務
四 會計帳目、盈余分配和財務公開
五 股份有限公司的資本籌集
六 對少數(shù)股東的法律保護
七 解散、清算和合并
第七節(jié) 聯(lián)合企業(yè)(康采恩)
一 德國公司法的態(tài)度
二 康采恩的三種類型
三 不包含股份有限公司的康采恩——“ITT”案件
第八節(jié) 職工的參與決定制度
一 參與決定法的政治和經濟背景
二 參與決定的法律機制
三 參與決定制度的問題和展望
第九節(jié) 稅收制度
一 個人所得稅和公司所得稅
二 資本轉移稅
三 營業(yè)稅
第十五章 競爭法
第一節(jié) 反對不正當競爭法
一 《反對不正當競爭法》的目的、范圍和實施
二 “不正當”的概念
三 有獎銷售與回扣
四 對商標和企業(yè)標記的保護
五 工業(yè)產權的國際保護
第二節(jié) 反對限制競爭法
一 《反對限制競爭法》的適用范圍和制裁規(guī)定
二 卡特爾和聯(lián)合行動
三 縱向協(xié)定與價格建議
四 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和歧視待遇
五 對企業(yè)兼并的控制
六 程序
七 《反對限制競爭法》與歐共體的卡特爾法
第十六章 勞動法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集體協(xié)議和勞資訴訟
一 工會
二 集體協(xié)議的當事人
三 集體協(xié)議
四 勞資沖突
第三節(jié) 工廠委員會
第四節(jié) 雇用契約
一 企業(yè)停產期間的工資支付
二 工業(yè)事故
三 解聘雇員
附錄一:本書中的德國法律名稱簡表
附錄二:本書中的重要詞語中德文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