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公元701-762年)唐朝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5歲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xiāng)。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受儒、道、縱橫各家影響,好行俠事。25歲時離川,長期漫游各地。天寶元年(742年),因吳筠等薦舉,被召供奉翰林,受唐玄宗特殊禮遇。然遭權貴高力士等讒毀,僅1年余即離去,此后長期漂泊流浪,足跡遍及梁宋、齊魯、幽冀,并多次往返于東越、金陵、宣城間。字史亂中,曾為永王李璘幕僚,后以"附逆"罪被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東還。61歲時,李光弼東鎮(zhèn)臨淮,李白聞訊前往請纓,中途因病返回。晚年依族叔李陽冰,卒于當涂。以詩著稱文壇,有"詩仙"之稱。流傳下來的詩有990余首。有《李太白集》。前人編注的詩文集,以清王琦所注《李太白詩集注》較為詳備?!杜f唐書》卷一百九十下、《新唐書》卷二百零二有傳。李白一生與當涂(含今馬鞍山市區(qū))結有不解之緣。他有當涂逗留期間,或泛舟姑孰溪、丹陽湖;或登臨天門山、牛渚磯、凌歊臺、靈墟山;或觀覽謝公宅、桓公井;或寓居橫山石門,反復遨游題詠。李白醒愛采石山水,對當涂名勝風光贊頌不已。李白逝世后,民間廣為流傳"跳江捉月"這一富有浪漫色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