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剖析當代世界現實經濟體制為主,力圖闡明市場經濟體制的合理性與多樣性,并且探討向新經濟體制過渡的規(guī)則和途徑,因此定名為《比較經濟體制》。全書由一個緒論和四篇構成。在緒論中,全面系統(tǒng)闡明經濟體制這一學科產生的理論淵源、研究對象和方法。第一篇為經濟體制一般,第二篇為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第三篇為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第四篇是東西方經濟體制。本書注意到邏輯結構的嚴密性,先從理論上闡明經濟體制的內涵,再剖析現實中的經濟體制,然后對東西方經濟體制進行比較與綜合。在經濟體制的理論分析方面,首先研究資源范疇,進而分析資源配置和資源配置機制,而后闡明作為資源配置系統(tǒng)的經濟體制的內涵、構成、外部影響因素以及分類等。根據分類再逐個剖析各種經濟體制類型,并對其比較與評介。這樣由此及彼,相互關聯,形成一個比較嚴密的體系。本書對于西方各種市場經濟模式的特征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分析了社會主義各國最初的經濟模式、改革進程、經驗教訓和前景,特別是增加了關于中國經濟改革以來形成的體制現狀、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性,以及實現這一目標模式的思路和途徑。這些內容無論在理論上或實踐上都是不可忽視的。此外,作者還力圖在方法論上有所前進。作者在研究了比較經濟學家所提出的各種分類法后,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主張按體制特征,特別是按照體制構成要素基礎上,依據某一要素方面所具有的特征把各國經濟體制歸為不同類型。同時,堅持經濟體制的分類既是標準統(tǒng)一的,又是分層次、成系統(tǒng)的。這樣做并非繁瑣哲學,而是為了使體制分類更加科學和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