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觀念形態(tài)正在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反映在美學領域,情形同樣也是如此。早在上個世紀中葉,俄國著名美學大師車爾尼雪夫斯基就已經明確指出: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審美標準和審美需求,只有新的美才能滿足他們日益發(fā)展的審美趣味和鑒賞心理。這種審美意識的發(fā)展無疑取決于整個社會的文明和進步。正是基于這一點,我們認為,美學研究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從現(xiàn)實的審美需要出發(fā),借鑒歷史上的審美經驗,博采眾長,以樹立適合我們時代要求的審美趣味、審美觀念和審美理想。人類對美的認知和了解,對審美意識的認知和了解,正如對任何其他客觀事物的認知和了解一樣,都是經過了一個逐步深化的歷史過程。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對美的認識和看法,新時代的美學觀,來源于新時代的現(xiàn)實。換言之,時代的發(fā)展和更新也意味著必將導致美學觀念的發(fā)展和更新。在20世紀末的今天,我們的美學理論研究固然不能割斷歷史,但我們更應該強調把理論研究的目光探向未來和新的領域。當然,由于美本身是一種極其復雜奇妙、變化萬端的現(xiàn)象,它不僅具有無限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而且涉及的領域又非常廣泛,因此,美學研究的任務是復雜而又艱巨的。作為以揭示美的本質為己任的美學工作者,我們理應對此有足夠的認識。我們應窮盡畢生的精力去探索美的規(guī)律,尋求美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