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從詩人到科學家
——一個感人的紀實故事
序二 一部用生命寫成的當代傳奇
前言
一 青春三夢
二 情殤石頭城
三 自殺未成后的科學發(fā)現
四 夜逃
五 翻手為云覆手雨
六 “勞改”生涯
七 患難知音——記者姜玉明
八 患難知音——軍人方守清
九 夢醒
十 難得的閑暇、難得的輕松
十一 又一番艱辛
十二 母恩難報終成憾
十三 比我還執(zhí)拗的表哥與兩個難得的好人
十四 柳暗花明又一村
——意外的評審結論與錢學森批示
十五 “放開提問”與譚記者的“故意遲到”
十六 曙光在前
十七 初識學霸
——首篇論文不得發(fā)表的曲折經過
十八 一位坎坷老人的情懷及香港大亨來信
十九 第一篇論文問世
二十 “當頭棒喝”與三位院士作序
二十一 “出書難”驚動了楊超老人和省委領導
二十二 我的第一本地學專著及其六項預言
二十三 深圳“文稿競價“之行
二十四 深圳特區(qū)報的膽略
二十五 南國“楊槐熱”引來了家鄉(xiāng)省委書記的關懷
二十六 好,有“板塊說”學者拍桌子了
二十七 推進“走向世界”的夢想
二十八 感謝第二故鄉(xiāng)——四川
二十九 “我中國的事情還沒辦好”
——答某國領事傳話
三十 困惑:論戰(zhàn)為何難發(fā)動
三十一 鄉(xiāng)情
三十二 又出意外
三十三 《二十一世紀地學解》
——我的第二本地學專著
三十四 策劃“科學報國萬里行”
三十五 參加第三十屆國際地質大會
三十六 面對一個“大人物”的誣陷
——我想打又打不起來的一場官司
三十七 馬宗晉院士的重大發(fā)現
——地球的“非對稱膨脹與壓縮”
三十八 天上有代表“未來”“現在”“過去”的三顆星
——從美國地理雜志記者采訪所問想到的
三十九 應該采訪她
——我的妻子張克靜
四十 再說“夢”及《說夢錄》
代跋:尋夢賦
再跋:最后的故事——頗為惑人的虛情假意
——本書一次流產的出版合同談判
附錄:本人生平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