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界對于涉及收入分配的許多基本范疇的界定存在較大分岐,為了分析轉型經濟收入分配的需要,筆者做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對一些重要概念的不同界定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并選定本書所采用的定義或者給出自己的定義。這些基本概念包括財富、收入、收入分配、分配格局、市場機制、政府與財政和轉型經濟等,這些范疇的界定是本書的基礎。楊燦明,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享有者,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F(xiàn)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財政學博士生導師組組長,兼任教育部公共管理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財政學會理事等職。主要研究方向為財政基礎理論和財政政策。主持、參與完成了多項社科基金和省部級課題。出版了《改革中的社會財力分配格局》《中國財政分配學》等10余部專著、教材,在《經濟研究》等雜志、報刊上發(fā)表論文120余篇,并有10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曾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基金、香港大學畢業(yè)同學會獎學金獎勵與資助。先后赴美國、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進行學術交流。轉型是指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特殊的質變狀態(tài),是社會結構劇烈的、整體的和根本的變化,即通常所說的社會轉型。而轉型經濟中的過渡則是專指從傳統(tǒng)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即通常所說的市場化。眾所周知,市場化的進程中出現(xiàn)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這兩種改革方式呈現(xiàn)出明顯不同的經濟特征,但這兩種方式的市場化都對收入分配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本書正是在在這一社會經濟背景下,通過構建一個理論分析框架,著重研究中國當前的收入分配狀況和特征,并用兩章的篇幅從推進市場化改革和實施相應財政政策入手,進一步研究了改善目前中國社會收入分配狀況的有效途徑。本書的理論分析框架由基本范疇界定、收入分配理論、市場分配與財政分配的關系、價值標準四個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