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蜂窩移動通信概論
1. 1 蜂窩移動通信概述
l. l. 1 移動通信的概念
1. 1. 2 蜂窩移動通信概念
1. 1. 3 蜂窩移動通信特點
1. 1. 4 移動通信的工作方式
1. 2 蜂窩移動通信
1. 2. 1 大區(qū)制移動通信系統(tǒng)及其局限性
1. 2. 2 小區(qū)制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
1. 3 其它移動通信系統(tǒng)
1. 3. 1 集群移動通信系統(tǒng)
1. 3. 2 無中心移動通信系統(tǒng)
1. 3. 3 無線尋呼系統(tǒng)
1. 3. 4 第二代無繩電話
1. 4 移動通倍的基本技術與發(fā)展方向
1. 4. l 基本技術
1. 4. 2 數(shù)字通信技術
1. 4. 3 移動信道的數(shù)字信號傳輸
1. 4. 4 數(shù)字移動通信系統(tǒng)
1. 4. 5 移動通信的發(fā)展趨勢
第2章 移動信道電波傳播及無線鏈路計算
2. 1 VHF. UHF頻段電波傳播特性
2. 1. 1 電波傳播方式
2. 1. 2 自由空間的傳播損耗
2. 1. 3 大氣中的電波傳播
2. 1. 4 障礙物的影響與繞射損耗
2. 1. 5 反射波
2. 2 移動通信環(huán)境中的電波傳播特性
2. 2. 1 場強測試曲線顯示的電波傳播特性
2. 2. 2 電波傳播的衰落特性
2. 3 多徑傳播與數(shù)字信號傳輸
2. 3. 1 多徑時延擴展
2. 3. 2 相關帶寬和相關時間
2. 3. 3 多徑衰落信道對數(shù)字信號傳輸?shù)挠绊?nbsp;
2. 4 電波傳播特性的估算
2. 4. 1 市區(qū)傳播損耗中值
2. 4. 2 郊區(qū)和開闊區(qū)的傳播損耗中值
2. 4. 3 不規(guī)則地形上的傳播損耗中值
2. 4. 4 任意地形. 地物的傳播損耗
2. 4. 5 其它因素的影響
2. 5 無線鏈路計算(一)
2. 5. l 信噪比和語音質量標準
2. 5. 2 接收機允許的最小輸入載噪比
2. 5. 3 噪聲和衰落的影響
2. 5. 4 接收機輸入端要求的最低保護功率電平
2. 6 無線鏈路計算(二)
2. 6. l 設計方程
2. 6. 2 通信概率
2. 6. 3 基地站(與手持機)上. 下行線路的功率均衡
2. 7 分集接收技術
2. 7. 1 概述
2. 7. 2 分集接收技術
2. 7. 3 分集重數(shù)與數(shù)字傳輸特性
習題
第3章 移動信道的噪聲和干擾
3. 1 人為噪聲和移動通信中的主要干擾
3. 1. 1 人為噪聲
3. 1. 2移動通信中的主要干擾
3. 2 鄰道干擾
3. 2. 1 鄰道干擾
3. 2. 2 同道干擾
3. 2. 3 互調干擾
第4章 蜂窩移動通信的組網技術
4. 1 頻率資源的管理與有效利用技術
4. 1. 1 頻率資源的管理
4. 1. 2 頻率的有效利用技術
4. 1. 3 多信道共用技術
4. 2 區(qū)域覆蓋與網絡結構
4. 2. 1 區(qū)域覆蓋
4. 2. 2 移動通信網的組成
4. 3 蜂窩移動通信的多址接入技術
4. 3. l 概述
4. 3. 2 FDMA系統(tǒng)原理
4. 3. 3 TDMA系統(tǒng)原理
4. 3. 4 CDMA系統(tǒng)原理
4. 4 多址方式與系統(tǒng)容量
4. 4. 1 載干比C/I與系統(tǒng)容量
4. 4. 2 FDMA和TDMA蜂窩系統(tǒng)的容量
4. 4. 3 CDMA蜂窩系統(tǒng)的容量
4. 4. 4 三種系統(tǒng)容量的比較
4. 5 蜂窩移動通信的交換技術
4. 5. 1 蜂窩移動通信的交換技術與公共電話交換技術的差別
4. 5. 2 蜂窩移動通信呼叫建立過程
4. 5. 3 越區(qū)切換
4. 6 蜂窩移動通信的信令技術
4. 6. 1 概述
4. 6. 2 接入信令(移動臺至基站之間的信令)
4. 7 蜂窩移動通信網的連接
4. 7. 1 公用陸地移動通信網間的互通
4. 7. 2 地面固定網與公用陸地移動通信網間的互通
4. 7. 3 移動通信網的智能化
4. 7. 4 移動網與ISDN的結合
習題
第5章 語音編碼及信道編碼
5. l 概述
5. 1. 1 語音編碼
5. 1. 2 信道編碼
5. 2 參量編碼和聲碼器
5. 2. 1 參量編碼的基本原理
5. 2. 2 線性預測編碼(LPC)
5. 2. 3 規(guī)則脈沖激勵長期預測LPC編碼(RPE-LTP)
5. 3 矢量和激勵線性預測編碼(VSELP)
5. 3. 1 矢量量化(VQ)編碼
5. 3. 2 碼激勵線性預測編碼(CELP)
5. 3. 3 矢量和激勵線性預測編碼(VSELP)
5. 4 線性分級碼
5. 4. 1 線性分組碼的特點
5. 4. 2 線性分組碼的生成
5. 4. 3 檢錯和糾錯
5. 4. 4 線性分組碼的幾個重要結論
5. 5 循環(huán)碼
5. 5. 1 循環(huán)碼的特點
5. 5. 2 (n, k)循環(huán)碼的編碼
5. 5. 3 BCH碼
5. 6 交織編碼和卷積碼
5. 6. 1 交織編碼的概念
5. 6. 2 交織碼的生成
5. 6. 3 卷積碼
5. 7 格形碼
習題
第6章 蜂窩移動通信用調制. 解調技術
6. 1 概述
6. 1. l 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對數(shù)字調制技術的要求
6. 1. 2 數(shù)字調制技術分類
6. 1. 3 數(shù)字調制信號所需的傳輸帶寬
6. 1. 4 有關QPSK調制技術的說明
6. 2 模擬調頻(FM)和數(shù)字頻率調制(FSK)
6. 2. 1 模擬調頻(FM)
6. 2. 2 二進制移頻鍵控調制(FSK)
6. 3 數(shù)字相位調制
6. 3. 1 二進制移相鍵控調制(2PSK)
6. 3. 2 四相相移鍵控調制(QPSK)和交錯四相相移鍵控調制(OQPSK)
6. 3. 3 /4-DQPSK調制
6. 4 最小移頻鍵控(MSK)調制
6. 4. 1 連續(xù)相位移頻鍵控(CPFSK)
6. 4. 2 最小移頻鍵控(MSK)
6. 4. 3 MSK信號調制和解調
6. 4. 4 MSK信號的功率譜密度
6. 5 高斯濾波最小移頻鍵控(GMSK)調制
6. 5. 1 GMSK基本原理和性能
6. 5. 2 GMSK調制和解調
6. 6 數(shù)字信號調制系統(tǒng)的誤碼率性能
6. 7 正交振幅調制(QAM)
6. 7. 1 QAM信號的產生
6. 7. 2 QAM的調制和相干解調
6. 7. 3 星座圖
習題
第7章 FDMA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
7. 1 概述
7. 1. 1 模擬蜂窩移動電話系統(tǒng)
7. 1. 2 系統(tǒng)結構
7. 2 模擬移動電話系統(tǒng)的組成
7. 2. l 移動電話交換局(MTSO)
7. 2. 2 基站(BS)
7. 2. 3 移動臺(MS)
7. 3 系統(tǒng)信道. 控制. 信令
7. 3. 1 無線信道
7. 3. 2 頻率的配置
7. 3. 3 數(shù)字信令
7. 4 FDMA系統(tǒng)的交換技術
7. 4. 1 無線信道上通話監(jiān)視
7. 4. 2 位置登記及一齊呼叫
7. 4. 3 呼叫過程
7. 4. 4 定位和交接
習題
第8章 TDMA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
8. 1 GSM蜂窩系統(tǒng)的網絡結構及其功能
8. l. 1 TDMA與蜂窩結構的關系
8. 1. 2 系統(tǒng)的基本特點
8. 1. 3 網絡結構及功能
8. 1. 4 接口和接口協(xié)議
8. 2 GSM蜂窩系統(tǒng)的無線傳輸方式
8. 2. 1 TDMA/FDMA接入方式
8. 2. 2 信道及其組合
8. 2. 3 時隙的格式
8. 2. 4 信道的組合方式
8. 3 GSM系統(tǒng)主要技術
8. 3. l 語音和信道編碼技術
8. 3. 2 跳頻和間斷傳輸技術
8. 3. 3 調制與解調技術
8. 3. 4 鑒權與加密技術
8. 3. 5 位置登記
8. 3. 6 GSM的區(qū)域與號碼
8. 3. 7 主要業(yè)務
8. 4 主要接續(xù)流程
8. 4. 1 位置更新基本流程
8. 4. 2 移動用戶至固定用戶出局呼叫流程
8. 4. 3 固定用戶至移動用戶入局呼叫的基本流程
8. 4. 4 切換基本流程
8. 5 三種TDMA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比較
8. 5. 1 三種TDMA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主要性能
8. 5. 2 美國數(shù)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D-AMPS)的特征
8. 5. 3 日本數(shù)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JDC)的特征
習題
第9章 CDMA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
9. l 擴展頻譜通信的基本概念
9. 1. 1 擴顆通信的含義
9. 1. 2 擴頻通倍的理論基礎
9. 1. 3 處理增益和抗干擾容限
9. 1. 4 直接序列擴頻(DS)
9. 2 系統(tǒng)綜述
9. 2. 1 總體要求與標準
9. 2. 2 CDMA與蜂窩結構的關系
9. 2. 3 數(shù)字蜂窩移動系統(tǒng)采用擴頻CDMA技術帶來的好處和存在的問題
9. 3 CDMA數(shù)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
9. 3. 1 CDMA網絡結構與組成
9. 3. 2 系統(tǒng)參數(shù)與使用頻段
9. 3. 3 CDMA系統(tǒng)的邏輯信道
9. 4 CDMA正向信道
9. 4. 1 正向信道組成
9. 4. 2 正向CDMA的控制信道
9. 4. 3 正向CDMA的業(yè)務信道
9. 5 CDMA反向信道
9. 5. l 反向信道組成及特點
9. 5. 2 接入信道
9. 5. 3 反向業(yè)務信道
9. 6 CDMA系統(tǒng)的功率控制
9. 6. 1 輸出功率的限制
9. 6. 2 開環(huán)功率控制
9. 6. 3 閉環(huán)功率控制
9. 7 CDMA系統(tǒng)信道切換. 位置登記和呼叫處理
9. 7. 1 CDMA系統(tǒng)信道切換
9. 7. 2 登記注冊
9. 7. 3 呼叫處理
9. 7. 4 呼叫流程圖
習題
第10章 第三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綜述
10. 1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綜述
10. 1. 1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主要特點
10. 1. 2 第三代移動通信的發(fā)展
10. 1. 3 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之爭
10. 1. 4 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向第三代的過渡
10. 1. 5 未來移動通信業(yè)務
10. 2 第三代移動通信的新技術
10. 2. 1 三大系統(tǒng)無線接入技術簡介
10. 2. 2 新型調制技術
10. 2. 3 智能天線
10. 2. 4 多用戶信號檢測
10. 2. 5 無線ATM
10. 2. 6 多層網絡結構
10. 2. 7 位置區(qū)和尋呼區(qū)的管理
10. 2. 8 軟件無線電
習題
編后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