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學術講座在北京大學的校史上源遠流長,是最別致的一道校園風景線。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校園里,往往可以看到容納上千人的大禮堂座無虛席,站著聽的人擠滿了通道。而每有重要級的人物到來,更是盛況空前,比如羅素、杜威、泰戈爾等,這樣的盛況,往往令許多學者和青年學子們感動不已。它不僅增添了校園精神沃土的內涵,而且讓這個古老的校園更加生機盎然。 老講座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人生、宇宙萬象、天南地北、古今中外,無所不及,而且都是各領域各學科最前沿、最新的思想火花、學術觀點和動態(tài)信息??梢哉f,那個時代的講座是當時社會探索創(chuàng)新的實驗場;也是思想文化的集散地;更是社會思想變遷和爭鳴的論壇;在某種程度上還是中國學術走向獨立、走向現(xiàn)代化過程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