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錫德(1929-)音樂編輯家,漢族,湖北省武漢市人讀中學時,1945年即創(chuàng)建漢口上智中學軍樂隊,任隊長,師從著名管樂家馬藝?。R謙受)學吹小號及樂隊配器。1948年春,先后就讀于南京金陵大學先修班及北平輔仁大學經濟系,參加輔仁大學輕音樂隊,清華大學軍樂隊及管弦樂隊,曾隨隊參加“歡迎解放軍入城式”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等多項重大活動。1950年12月,響應政府“抗美援朝”號召,參加軍政干校曾任華北空軍政治文化部干事,后調華北空政文工團。向羅忠钅容學習和聲,并自學音樂理論,配器法及對位法。1952年,隨著朝鮮戰(zhàn)爭深入,該團部分人員編為中國人民志愿軍九七部文工團入朝,在前沿陣地上為中朝部隊進行慰問演出,直到1953年朝鮮停戰(zhàn)后回國。1995年調軍委空政文工團任樂隊隊員。1958年轉業(yè)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先后任外國音樂編輯、中國音樂編輯、音響導演、外國音樂組組長等職。1981年參加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并任美國音樂研究會會員。主要業(yè)績:1953年,朝鮮停戰(zhàn)后回國總結束工作時,因在朝鮮創(chuàng)有優(yōu)良業(yè)績,榮立三等功。1958年調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任編輯后,幾十年中,編輯了大量音樂節(jié)目,主要有中外歌舞劇剪輯100部?!饵S河的頌歌》、《國際歌的故事》、《一杯波蘭土》、《冼星海在法國》、《德沃夏克在美國》等音樂故事音樂廣播劇十余篇(部),系列音樂節(jié)目《音樂知識與欣賞》、兩套《吉他講座》、《一支名曲》專欄節(jié)目及部分“外國音樂作品介紹”等。電子琴及電子合成器也是由他首次在電臺向廣大聽眾介紹的。60年代——80年代末,多次到北京廣播學院講授音樂編輯課,著有《365首外國古今名曲欣賞》(上下冊及續(xù)篇上下冊),《365首中國古今名曲欣賞(四卷)》、《大音樂家及其?貳ⅰ豆諾浼滄罰ㄓ氤輪競媳啵T諶恍┍又舊戲⒈硪衾制蘭畚惱率倨?,译配外国笚桗闪曎首。?0-90年代,兩度為全國中小學音樂教材撰寫條目和解說,參加了《音樂欣賞手冊》、《中外通俗歌曲鑒賞辭典》、《小學教師之友——音樂卷》、《西洋百首名曲詳解》等書條目撰寫工作。1991年退休后,受國家教委職教司委托,為全國中專、職專編了兩本《音樂欣賞》教材(延用至今),并為北京電臺《名曲欣賞》專欄供稿。1992年為北京市經濟臺主持《音樂欣賞——樂海聽潮》欄目一年。1996年為中國電信168臺撰寫制作信息編碼全部音樂條目,1998-1999年受教育部及音樂專家們委托,按李嵐清副總理指示,為全國大中學生“音樂補課”,編制系列音樂有聲讀物《世界大音樂家及其名曲》,并多次為中央電視臺《佳藝五線間》撰稿。1999-2000年,受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研所委托,編寫大型文藝叢書《20世紀中國文藝圖文志——音樂卷》,2000年為中央電視臺第三套節(jié)目編寫系列節(jié)目《偉大的作曲家》(每天播出兩次,長達一個多月)。此外,他還為國家五項運動員、教練員,全國音樂編輯訓練班,全國錄音師訓練班,數所高校及一些有名工廠、企業(yè)的學生、職工多次講授“音樂欣賞”課。本書所介紹的樂曲大多是中、小型樂曲或歌劇作品中的著名選段,數量達三百六十五首之多,材料豐富,講解通俗,是一本很好的音樂入門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