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是復旦大學出版社重點推出的精品教材的品牌標志?!安W·法學系列”邀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法學院、復旦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浙江大學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學院、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等高校的著名法學家和學科帶頭人領銜主編,由上述高校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遼寧大學、南京大學、蘇州大學、安徽大學、山東大學、南昌大學、湘潭大學、蘭州大學、上海大學、等政法院校選派的資深教授、副教授聯袂參編,作者權威,陣容強大。在內容和體例上,既注重保留傳統教材的精華,又力求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是一套面向21世紀、反映我國當今法學教育最新狀況的高品質法學教材。陳興良,男,浙江義烏人,1957年。法學博士、教授、刑法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刑事法理論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副會長。1981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后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先后獲法學碩士、博士學位。1984年至1997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任教,歷任助教(1985年)、講師(1987年)、副教授(1989年)、教授(1993年)、博士生導師(1994年)。1998年至今在北京大學法學院任教。個人著述甚豐,主要有《刑法哲學》、《刑法的人性基礎》、《刑法的價值構造》、《刑法的啟蒙》、《當代中國刑法新視界》、《本體刑法學》等10余部,并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上發(fā)表有論文百余篇。周光權,男,重慶市人,1968年1月生。法學博土,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2001年4月至2002年2月在日本名城大學法學部任訪問學者。出版有《法治視野中的刑法客觀主義》(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刑法諸問題的新表述》(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等專著4部,參與編寫刑法學著作10余部,并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發(fā)表論文60余篇。本書對犯罪和刑罰問題作了全面論述,除吸收了最近幾年刑法學主要領域中成熟的理論成果外,在形式和內容上也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本書在犯罪論體系問題上首次直接采用了大陸法系的遞進式犯罪成立理論,并以此闡釋分則條文。在排列各論罪名順序時突破了按分則條文順序排列的傳統,根據現代國家對個人權利優(yōu)先保護的法制原則,改依理論研究的價值和案發(fā)頻率來排列(個人一社會一國家)。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刑法總論”部分主要闡述了犯罪概念、犯罪成立條件、犯罪的特殊形態(tài)(共犯、未完成罪、罪數形態(tài))、刑罰的概念及其目的、刑罰種類、量刑、行刑等問題??紤]到我國刑法學本科教育的實際狀況,在理論探討已趨成熟的某些問題上著墨較多并有所加深。下篇“刑法各論”部分則按照對個人法益的犯罪(侵犯人身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對社會法益的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對國家法益的犯罪(侵犯國家存立的犯罪、侵犯國家作用的犯罪)的次序對刑法分則所規(guī)定的400余種罪名作了細致分析。全書體系完整,論述周詳,是一部頗具特色的新型刑法學教材,適合政法院校法律、公安等專業(yè)使用,也是公、檢、法、律師等法律工作者研習刑法學的理想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