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意編著本書是1996年。1996年,是自1981年在廈門召開中國第一本行政法學教材《行政法概要》編寫會,揭開了我國行政法學研究新的一頁的15周年,又是1986年成立行政立法研究組,從而為促進我國行政法制建設作出很大貢獻的10周年。我有幸參加了《行政法概要》的編寫,成為行政立法研究組的一員,并承擔了具體的組織工作,因而,我國行政法發(fā)展歷程中的這兩件大事,也是我個人從事行政法教學、研究工作歷史中的大事。更為重要的是,1996年江澤民同志提出了依法治國這一治國方略,這將對我國依法行政的理論與實踐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于行政法學者來說,顯然是令人鼓舞、催人奮進的大事,碰巧,這一年也是筆者從教35周年。中國人喜歡逢五逢十,1996年承載著這么多的涵義,對我個人來說,無疑是值得紀念的年份,于是就有了這個念頭:將這十余年所寫的有關行政法學的文章、短簡選編成集。論文、短簡較之著作,其實更具有時代性和針對性,更直接、快捷地反映個人對當時行政法學、行政法制的熱點、重點問題的意見、見解和關注,更具有短、平、快的性質,更多些對已有成果的借鑒和融合。但較平時對這些文章和短簡疏于保存,發(fā)表后,就以為完成了寫作的初衷,常隨手擱置,多有散失,此次選集,也僅以手邊的部分短文為限。也許這些見解并不成熟,并不圓滿,但我個人的學術活動和經歷,常與我國行政法側面反映出我國行政法制與行政法學發(fā)展的歷程和軌跡。中國研究行政法,始于30年代,那時深受日本行政法的影響。50年代曾有過以學習蘇維埃行政法為中心,希望在此基礎上建立中國行政法學的短暫時期,但為時極短。此后長期停頓。1981年,法學教材編輯部決定以王明燦為主編撰寫一本統(tǒng)編教材《行政法概要》,這是新中國行政法研究的第一個成果。編寫教材也是組織隊伍、鍛煉人才的過程,從此新中國有了自己的行政法學研究和研究行政法學的隊伍,我們將永久銘記王明燦同志的貢獻!1986年,對我國行政法制建設,對行政法學研究的發(fā)展,是一個有意義的年份。著名法學家陶希晉,在中國完成了刑法、刑訴、民法、民訴立法的基礎上,提出了在中國建設憲法統(tǒng)率下的新六法的主張,即完成行政法和行政訴訟立法的設想。陶老運用其影響,在北京組織了行政立法研究組。在北京的主要教學、科研單位——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社科院法學所和實際部門——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務院法制局、最高人民法院及北京市政府法制辦等單位共14人參加。陶老給行政立法研究組設定的任務是:在全國人大黨委會法工委領導下,起草具有全局意義的重大的行政法草案,名之曰試擬稿,作為“毛坯”提供給法工委。此后,行政立法研究組相繼起草了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等試擬稿。幾年來,中國的民主法制建設取得了引人矚目的巨大進展,有人稱之謂:“異軍突起”。追念及此,我們自然無限緬懷陶老的遠見卓識,也應該感謝我國立法機關對行政法學工作者的信任和提供其發(fā)揮作用的廣闊天地。廣大行政法理論工作者積極投入行政法制建設的實踐,大大促進了我國行政法學的發(fā)展,理論不再“灰色”而“蔥郁常青”,這是學術發(fā)展的康莊大道。當前,我國行政法正面臨著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黨的十五大已將依法治國確定為治國方略。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成為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這一目標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歷史的規(guī)律,也一直是行政法工作者的關注和熱望所在??梢哉f,這是建國以來法學界最重大的事情,它為整個法學的發(fā)展展示了令人振奮的前景。依法治國的核心和關鍵是依法行政。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建設法治行政。這是法學界公認的命題。多年來,廣大行政法學者,包括作者在內,從建立行政法的基礎理論開始,就始終研究、探索著在中國實行行政法治的途徑,這一努力是與我國行政法和行政法制的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相一致的。黨的十五大以后,研究依法行政的理論和實踐,更是廣大行政法學者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也是行政法學發(fā)展的新契機。而瞻利于后望,但愿這本集子能成為讀者了解我國行政法學探索、發(fā)展行政法治之路的窗口,并有助于在此基礎上實現新的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