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成書于1999年,書一出版就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本書為"二十一世紀文化名人與上海"系列叢書之一。本書講述了著名學者郭沫若不倦探求真理的一生。本書語言流暢,內容豐富,是了解及研究郭沫若同志生平的一本重要書目。郭沫若在中小學期間,廣泛閱讀了中外文學作品,參加反帝愛國運動。1914年初到日本學醫(yī)。由于五四運動的沖擊,郭沫若懷著改造社會和振興民族的熱情,從事文學活動,于1919年開始發(fā)表新詩和小說。1920年出版了與田漢、宗白華通信合集《三葉集》。1921年出版的詩集《女神》。同年夏,與成仿吾、郁達夫等發(fā)起組織創(chuàng)造社。1923年大學畢業(yè)后棄醫(yī)回國到上海,編輯《創(chuàng)造周報》等刊物。1924年,通過翻譯河上肇的《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一書,較系統(tǒng)地了解了馬克思主義。1926年任廣東大學文科學長。7月隨軍參加北伐戰(zhàn)爭,此后又參加了南昌起義,1929年初參與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其間寫有《漂流三部曲》等小說和《小品六章》等散文。1928年起,郭沫若流亡日本達10年,其間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和古文字學,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成績卓著,開辟了史學研究的新天地??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郭沫若只身潛回祖國,籌辦《救亡日報》。其間寫了《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顯示浪漫主義特色的歷史劇。1944年,寫了《甲申三百年祭》,總結了李自成農民起義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抗戰(zhàn)勝利后,在生命不斷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堅持反對獨裁和內戰(zhàn),爭取民主和自由的斗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郭沫若以主要精力從事政治社會活動和文化的組織領導工作以及世界和平、對外友好與交流等事業(yè)。同時繼續(xù)進行文藝創(chuàng)作。全書共分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