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書》全書約21萬字,分10個部分,以天干之數系之。第一部分甲部總論人世多種苦難,以引發(fā)人們正視現實、尋找患難根源的意愿,以后再在各部分中分別論述各種社會不合理現象的緣由及改革的設想。作者大力批判了現實世界,提倡“破九界”的人道原則。所謂“九界”指的是國界、級界、種界、形界、家界、業(yè)界、亂界、類界、苦界,即是在于有國家、階級、家庭的存在及人類的種族、性別、經濟地位等方面的不平等。面對種種的不平等,康有為跳出了“天理人欲”的框框,而追求自然人性的快樂。同時,更確立了以平等獨立、天賦人權為核心的理論依據。作者設計了“升平世”范式,提供社會改造的方案。對“大同”境界的憧憬是康有為的筆墨著力之處。在政治上,他認為大同社會已經消滅了階級、廢除了國家和家庭,是一個絕對獨立自立、沒有人為束縛的共同體。平等是社會的最主要的特征。康有為認為家庭是一切私有觀念及不平等現象的根源,所以到了大同社會必須消滅家庭,去家界而為天民,其中特別要實行的是解放婦女、男女平等的原則。從生產制度方面去除私有制影響,也是康有為對大同社會想象中的重要內容。為此他認為,應將農工商等業(yè)一律歸公,實行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社會化??偟目磥?,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既吸取了古代儒家的社會歷史理想,又融入了資產階級天賦人權與平等的政治觀念,還結合了空想社會主義等東西方理論的內容。從學說建構上看,體現了結合古今中西的特點。